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藜芦是什么(中药——藜芦)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6 08:07:29    

  涌吐药: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的药物,称为涌吐药,也称催吐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苦,归胃经,具有涌吐毒物、宿食、痰涎的作用。适用于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胃脘胀痛;或痰涎壅盛,阻于胸膈或咽喉,呼吸急促;或痰浊上涌,蒙蔽清窍,癫痫发狂等证。涌吐药物的运用,属于“八法”中的吐法,旨在因势利导,驱邪外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

  因本类药物作用峻猛,药后患者反应强烈而痛苦不堪,故现代临床已少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具有催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胃黏膜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呕吐中枢兴奋而致吐。

  来源:藜芦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5~6月未抽花葶前采挖,除去叶,洗净晒干或开水浸烫后晒干或烘干。本品气微,昧苦、辛,有刺喉感;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切段,生用。

  相关名字:葱苒、葱葵、山葱、丰芦、蕙葵

  产地: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毒。归肺、肝、胃经。

  功效:涌吐风痰,杀虫。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根茎,短粗,表面褐色。上端残留叶基及棕色毛状的维管束。须根多数,簇生于根茎四周,长12~20厘米,粗约3毫米,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有细密的横皱,下端多纵皱。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中心有一淡黄色纤细的木质部,易与皮部分离,味苦辛。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

  主治病证:

  1.中风、癫痫、喉痹、误食毒物

  本品内服催吐作用强,善于涌吐风痰,用治中风、癫痫、喉痹诸证见痰涎壅盛者,以及误食毒物,可与瓜蒂、防风研末为散服,以涌吐风痰,如三圣散(《儒门事亲》);治诸风痰饮,可与郁金研末,温浆水和服探吐;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口中涎沫,可配天南星研末为丸,温酒服。

  2.疥癣,白秃,头虱,体虱

  本品外用能杀虫止痒,治疥癣、白秃,以本品研末,油调涂之。治诸疡疮,经久生虫,可配伍白矾、松脂、雄黄、苦参等,先以藜芦、苦参为末,入猪脂,煎沸,去渣,入他药末搅匀,外涂患处,如藜芦散(《圣惠方》);治头虱,可用藜芦研末掺毛发。

  此外,对蚊蝇及其幼虫有杀灭作用,也可作农作物杀虫剂使用。

  用法用量:内服0.3~0.6g,入丸散,温水送服以催吐;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

  使用注意:本品体虚及孕妇禁服;不宜与人参、党参、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同用;因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内服易产生毒性反应,现代临床已不作为涌吐药使用,而主要作为农作物及蚊蝇的杀虫剂。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原藜芦碱、藜芦碱、伪藜芦碱、秋水仙碱、藜芦酰棋盘花碱等生物碱。

  2.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降压作用,无急速耐受现象,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呼吸抑制或暂停;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经加温后,虽毒性显著降低,但对结核菌抑制力不变,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效;其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家蝇有强大的毒杀效力。

  3.不良反应

  本品的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故使用不当或过量易导致中毒。一般中毒反应表现为舌及咽喉部有针刺样感觉,上腹部及胸骨后有烧灼疼痛感,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血性大便,呃逆,头痛,眩晕,出汗等,也可出现口周麻,口及手指刺痛,以及头、颈、肩部温热感。严重者可出现便血,血压下降,呼吸抑制,谵语,肌肉抽搐,昏迷或全身痉挛,心律不齐及心率显著减慢,最后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外用中毒可出现皮肤及黏膜灼痛、喷嚏及流泪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