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钓鱼诈骗是一种 通过欺诈手段获取受害者的敏感信息的行为。它通常涉及以下几种手法:
诈骗者会发送声称来自银行、社交媒体平台或其他知名机构的电子邮件或信息,诱骗受害者点击链接或提供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账号ID、ATM PIN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
诈骗者会建立与真实网站极为相似的假冒网站,诱导受害者输入账号和密码。这些网站可能会模仿电子邮件中的链接,看似是官方的金融服务网站,但实际上是为了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诈骗者可能会利用木马等恶意软件来窃取用户的登录凭证和其他敏感信息。这些软件可能会在用户的设备上执行,无声无息地获取所需信息。
网络钓鱼往往结合社会工程技巧,利用人们的信任和紧迫性来诱骗受害者采取行动。例如,诈骗者可能会伪装成受害者的朋友或家人,请求紧急帮助或更新账户信息。
网络钓鱼诈骗的法律后果包括: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了防范网络钓鱼诈骗,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不要轻易点击来自未知来源的链接或下载附件。
确认电子邮件或信息的真实性,特别是那些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邮件。
定期更新密码,并使用强密码和多因素认证。
在登录或进行金融交易时,确保网站是安全的,并检查网址是否正确。
对于紧急请求,通过官方渠道联系相关机构进行确认。
相关文章
菲律宾华商郭从愿及其司机被绑架并杀害,案件有了新进展。4月11日,南都记者了解到,菲律宾警方已成立特别调查工作组来调查此案,受害者身上据称有瘀伤和其他受伤痕迹,颈部还有勒痕。菲律宾总统府新闻官克莱尔·卡斯特罗公开表示,案件调查仍在进行中,菲律宾总统已下令对相关事件进行彻底调查,以便在菲律宾减少或根除
2025-04-11 14:59:00来源:【《法律适用》杂志】文章发表于《法律适用》2025年第4期“法学论坛”栏目,第119-134页。因文章篇幅较长,为方便电子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赵精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法基础”(项目编号:16ZDA075)的阶段性成果。摘 要:现阶段,
2025-04-08 16:26:00近期出现以关闭“百万保险”为名的电信诈骗案件,骗子冒充医保局、保险公司等单位工作人员,利用群众对保险服务的认知不足实施诈骗。 4月6日,清华大学保卫处发布通报称,清华大学保卫处接到公安机关通报,有多起冒充客服实施的网络诈骗案件,目标直指高校师生群体。 01 清华大学教师遇“百万保险”骗局
2025-04-08 15:10:00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网络祭祀平台乱象引发社会热议:活人被建“网墓”祭奠4万余次、虚拟祭品明码标价形成灰色产业链、香火排行榜催生攀比式消费……这些荒诞的事实,不仅暴露了网络祭祀行业的野蛮生长之痛,更折射出数字时代技术伦理失守与监管体系滞后的深层危机。此前,“人还活着,却被网络祭奠4.3万多次”话题冲
2025-04-06 11:39:00当地时间4月3日,据美国警方公布的消息,当天15时22分左右,一名因服用不明物质而处于“精神错乱”状态的男子在华盛顿特区刺伤他人,造成6人受伤。警方称,嫌疑人也刺伤了自己,现已被拘留,受害者目前情况稳定。来源:央视新闻
2025-04-04 09: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