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消费者消费是指 通过相关话语或促销手段引导消费者进行购买的行为。具体而言,诱导消费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商家对商品或服务的品质、效能、用途等进行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描述。
商家只强调商品的优点,而故意掩盖其缺陷或潜在风险。
商家通过宣称“特惠活动,限时供应,错过将无法再获得”等手段,催促消费者迅速做出决定。
商家通过低价吸引顾客,然后通过提高价格或附加费用、附加商品等方式获取高收益。
包括满减活动、凑单购买、冲动购物、自动续费等。
在法律层面,如果商家在诱导消费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商家需要向消费者支付其消费价款的三倍作为赔偿。若商家在明知商品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仍然售卖给消费者,并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商家还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因此,诱导消费者消费不仅涉及道德问题,还可能触犯法律。消费者在购物时应保持警惕,避免被商家的不当手段所误导。
相关文章
近日,岚图CEO卢放宣布了全新岚图知音的预售信息:22万元起步,配齐华为乾崑智驾ADS4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8月底即将上市。在新能源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之际,岚图选择用“满配即起步”的姿态入局,既是对家庭用户需求的讨好,更是对自身生存路径的一次战略豪赌。过去两年,岚图的品牌处境并不
2025-08-18 18:56:00“女士您好,因本公司航班取消 现为您购买的机票退费理赔 请您点击网址下载软件办理……” 航空公司热心来电 看似合乎常理 实则暗藏玄机 近日 何女士突然接到航空公司紧急来电 称其购买的航班因故障导致取消 现可拨打“业务员”电话理赔300元 没多想的何女士便拨通电话 在“业务员”一步步指引下 成功登录其
2025-08-12 11:35:00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即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防范假冒持牌金融机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据北京金融监管局介绍,近期,个别不法分子假冒在京某持牌金融机构,假借员工身份要求消费者在机构官方APP登记注册,再通过虚假宣传“国家补贴”政策将消费者引流
2025-07-22 14:03:00“你之前买的那款分红险,最近分红到账了吗?”随着各家险企2024年度分红险红利实现率陆续披露,这一话题成为保险消费者热议的焦点。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首批公布的200余款分红险产品发现,大多数产品红利实现率较2023年有所上升,不少在售产品的红利实现率突破100%,一改去年集中在25%-50%的
2025-07-21 07:05:00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实施。近日,有电动自行车品牌在多个电商平台下架所有电动自行车,还有电动自行车品牌下架多款热门电动自行车。多款热门电动自行车线上下架 线下售卖记者查看某电动自行车品牌的多个电商平台店铺发现,电动自行车品类相关产品已经全
2025-07-19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