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简短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3 09:20:41    

沈从文:“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张兆和:“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他来自湘西边城,勇毅果敢,他是文坛明星、才华横溢。

1928年,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当了老师。上海,中国公学,现代文学课上,也就是当上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他认识了他后来的结发妻子,张兆和。

她来自烟雨江南,温婉善良,她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就会幸福一辈子。”

张兆和是少有的书香世家俏佳人,是众男生心目中的“女神”。当时,在学校里追求张兆和的男生,可以用排队来形容。

沈从文第一次给张兆和她们上课,便给她们留下了并不好的印象。沈从文此人生性木讷,说话带着很重的湘西口音,第一次给人上课就开始怯场,以至于有十几分钟呆立在讲台上,燥红着脸,说不出话来,只好提地转身,在黑板上写:“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讲台学生“善意地笑了”,原谅了他的慌乱,但也不乏少数的嘲笑者。嘲笑者中的一员,就有生性活泼的张兆和。

但这个木讷的沈从文,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张兆和,师生间的情缘不起则已,起则排山倒海。沈从文不停地给张兆和写情书。一开始,张兆和就直接地拒绝了沈从文的求爱。可沈从文并不死心,他一直坚持给张兆和写情书。为了得到她的爱,沈从文想尽了办法。张兆和被沈从文逼急了,拿着一大摞情书,递到当时的校长胡适先生的办公桌上。胡适先生说了一句:“我知道沈从文他顽固地爱着你!”,却不想张兆和决绝说:“但我顽固地不爱他!”

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过程,是一部辛酸史。四年的等待,真正打动张兆和的却是沈从文的执着与淳厚。“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1933年9月9日,张兆和与沈从文在北平的中央公园水榭喜结连理。

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与张兆和新婚那夜,沈认真地对张说:“三三,我要为你写一本小说。”《边城》创于世,他将自己对张兆和的爱都灌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翠翠就是以自己妻子为原型的人物,集人性美、表达人间大爱于一身。婚后四个月,沈从文接到家中急信:老母病危,他独自一个人回到了湖南。他在回家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湘行散记》。“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名门出身的张兆和在女工和家务上”

1934年11月20日,沈从文的长子沈龙朱降世。

1937年5月5日,碧池更添新莲子,二子沈虎雏降临这个世界。

沈家二子:沈龙朱与沈虎雏

到了1946年以后,张兆和和沈从文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危机。这个时候,也是沈从文出现了政治危机的时候。

沈从文曾经撰文挑起过京派与海派之争。他批判的海派之中,就包括了代表当时文化主流的左翼文化分子。而且沈从文写过的《边城》,《长河》等小说一直得不到左翼文化分子的重视,甚至引起了他们的恶言相向。郭沫若则直接撰文评价沈从文为文化反动分子,沈从文的命运开始急转直下。

老年的沈从文与张兆和

在1949年解放以前,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政治见解,发生了明显的分歧。他与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分居,只有到每天晚上,他才能回家去吃饭,走之前,还要带着第二天的早饭和中饭。沈从文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在家庭上又遭到了自己结发妻子和儿子的拒绝。这种状态,对原本就很脆弱的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

沈从文的精神开始出现了问题。他好几次选择了自杀,幸而并未自杀成功。沈从文在精神崩溃的时候,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沈从文便不再进行文学创造,改而进行文物研究。他是这样评价他的一生,他认为他这一辈子,根本就不应该写小说,写小说,对他来说,原本就是一个错误。

直到1979年,沈从文的地位才开始得到改善,他被分配到研究所里,并有了自己的楼房,以及私人汽车。1988年,86岁的沈从文逝世。但这个时候的沈从文,已经不再进行文学创作了,没有发表过任何文学作品。

他的妻子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之后,开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她对人这样给她们两个人之间的婚姻下了个结语,“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

俗话说的好:爱情是不能勉强跟将就的。沈从文与张兆和之间,始终是他爱她多一些,可她却并未因此感到幸福。他们的爱,从一开始就相隔万里。即使最后在一起了,他们也未曾懂得对方,反而把之前仅存的甜蜜消耗了。沈从文最美的句子是送给张兆和的,每个人读了它都甘之如饴。只是这份爱背后的伤,有几个人懂?

他的妻子张兆和在沈从文逝世之后,开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她对人这样给她们两个人之间的婚姻下了个结语,“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过去不知道的,如今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如今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或许这时,张兆和是真的了解了沈从文,可这番话,先生听不见了,他或许是愿意糊涂一点的,这个善良的人将爱给了这个最爱的女人,即使没有回应,平平淡淡的几十年也足够了,幸与不幸无从定义,人已离开,选择是自己做的,没有谁的强迫,就让先生带着心心念念的湘西世界和那份真挚的爱归去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