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甘肃临夏县属于哪个市(甘肃省临夏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7 08:06:22    

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东临东乡族自治县,南西北与同属临夏州的临夏县毗邻。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临夏古称河州,曾是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有“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赞誉。

历史沿革

战国时,今市境为罕羌侯邑,后秦国灭罕羌侯,置县,市地属之。

西汉初,建枹罕县,属陇西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抱罕县改属金城郡。市地为县辖。

东汉建武十二年(36),撤金城郡,枹罕县又改属陇西郡。中平元年(184)十一月,枹罕宋建割据自立,建元置百官,号“河首平汉王”。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将夏侯渊讨灭宋建。

三国时,市境属魏枹罕县,初辖于秦州陇西郡。惠帝时,市地属枹罕护军。黄初年间枹罕县属雍州陇西郡。

西晋永宁中(301~302),袍罕县属晋兴郡(郡治今青海民和县西)市地属之。十六国时,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344),分凉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枹罕属河州兴晋郡,州、郡均治枹罕。县治初设于今临夏市境。

前秦建元三年(367),袍罕属前秦凉州,州治袍罕;建元七年(371),袍罕属河州兴晋郡,州、郡增治于枪罕。西秦太初二年(389)抱罕属乾归分设之北河州,北河州,仍治袍罕。后秦弘始二年(400),姚兴攻西秦取枹罕,属河州,州治枹罕,仍归乞伏氏统辖。西秦更始九年(409),乾归复夺地兴国。西秦炽磐永康元年(412)十月乞伏炽磐自谭郊迁都于枹罕。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被夏攻灭,西秦亡,地归吐谷浑。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改河州为枹罕镇。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撤镇复置河州。市境属之。

西魏复置袍罕县,属河州枹罕郡,州、郡治枹罕。

北周如西魏制,枹罕县仍旧。

隋开皇三年(583)废枹罕郡,枹罕县属河州,州治枹罕。大业三年(607),河州改枹罕郡,枹罕县属之。隋末为金城校尉薛举所据。

唐武德元年(618),平李轨复置河州,辖枹罕县,治所抱罕。天宝元年(742),改河州为安乡郡,辖枹罕县。宝应元年(762)枹罕为吐蕃占领。

北宋初,吐蕃王族后裔确厮啰之孙木征据河州。熙宁六年(1073),王韶率宋军收复河州,置枹罕县,属熙河路。在州西一十五里置阎精堡(今枹罕拜家庄古城址)。熙宁九年(1076)省抱罕县,县地属河州安乡县。州治迁宁河。南宋初因之。

金天会九年(1131),金取河州。皇统二年(1142),州治抱罕,属熙秦路总管府。贞元二年(1154)复置枹罕县于河州治。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袍罕县属临洮路。

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蒙古攻占河州。初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蒙古汗国宪宗三年(1253)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至元六年(1269)河州改河州路,省枹罕县,地属安乡县,吐蕃等处宣慰使司、河州路均治枹罕。

明洪武四年(1371),废县置河州卫,属西安行都卫。六年(1373)置河州府辖安乡县,市境属之,州府治今市区。七年(1374)七月,置西安行都卫治于河州,十年(1377)分河州为左、右二卫,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十二年(1379)七月废河州府并安乡县。并河州左卫于洮州(今临潭县),升右卫为河州军民指挥使司,统管军民,治今城区,仍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成化九年(1473)十二月,复置河州,属陕西临洮府,改河州军民指挥使司为河州卫。

清初,州、卫并存,不设县。顺治八年(1651)河州仍属陕西临洮府。康熙二年(1664),始置甘肃省,河州属甘肃省临洮府。雍正四年(1726),河州卫并入河州,乾隆二十七年(1762),徙临洮府于兰州,河州改隶兰州府。

中华民国2年(1913)改河州为导河县,属甘肃省兰山道。

民国16年废道设区,导河县属兰山区。

民国17年3月,导河县易名临夏县·次年8月3日,由临夏等6县行政视察员督察政务。

民国20年临夏县改为甘肃省直辖县。

民国23年临夏县又改属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今城区。民国25年改属甘肃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临夏)。督察区治今城区。

1949年8月22日,临夏县解放,8月26日建立临夏县人民政府,治今城区属临夏军管会管辖。9月5日,设立临夏市(镇级),以临夏县城关镇为行政区域,隶属临夏县。9月10日改属新设甘肃省洮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旬,洮西分区更名为临夏分区,市的归属未变动,专署驻临夏市。

1950年3月31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临夏市为县级市,临夏的城关区为市的行政区域。是年6月,临夏县政府迁韩家集。

1953年6月14日,甘肃省政府决定临夏市为省辖市,委托临夏专员公署领导监督。

1956年11月19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后,辖临夏市。州府驻临夏市。

1958年12月2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临夏县、永靖县建置,将两县区域划归临夏市。

1961年12月15日,恢复临夏、永靖县建置。后临夏市辖12个公社及城关镇。

1973年12月15日,甘肃省革命委员会通知,执行国务院1964年6月5日“撤销临夏市,将行政区域划归临夏县,县址设在韩家集镇”的决定,撤市并县,但县址由韩集镇改迁临夏市。

1983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复恢复临夏市建制(县级),以原临夏县的城关镇及城关、折桥、枹罕、南龙四个乡为临夏市的行政辖区。临夏市人民政府在青年路58号。县人民政府于10月迁至韩家集。

行政区划

1949年8月成立临夏市(镇级,隶属于临夏县),建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5个行政区。1950年3月30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正式批准临夏市为县级市。同年4月,临夏县所属的折桥区划归临夏市。至此,临夏市共有6个行政区,分辖24个乡、街公所,101个组。

1950年5月,第一、第二区合并为城内区,第三、第五区合并为八坊区,第四、第六区合并为城关区,将区政府改称为区公所,乡公所改为乡政府,街公所未变。24个乡、街分别由城内、八坊、城关三个区所辖。同年12月恢复为6个区,区公所又改称为区公署。

1953年,东川区增设折桥乡,城关区增设魁星阁乡。

1954年,根据临夏市的实际情况和上级指示,于元月23日、24日、25日分别成立八坊、城关、西川三个回族自治区,其辖区范围分别是原八坊区、城关区、西川区。

1956年6月,按国务院“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下者,不设市辖区,分设街道办事处”的决定,撤区(含三个自治区)并乡,农村9个小乡并为折桥、东川、城关、西川4个乡;属城区的17个街公所并为城东、城西、西关、八坊、城关5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10月,折桥、东川、城关、西川4个乡合并为旭光人民公社。城东、城西、西关、八坊、城关5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跃进人民公社。同年12月先后更名为折桥人民公社、城关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11日,临夏县、永靖县撤销,所属行政区域全部并入临夏市。至此,临夏市辖20个人民公社。即:折桥、城关、南龙、马集、尹集、韩集、红台、北塬、癿藏、居集、吹麻滩、新集、大河家、刘家峡、王台、新寺、陈井、西河、白塔、莲花。1961年5月,根据中央关于缩小人民公社规模,调整人民公社体制的决定,临夏市所辖的20个公社划缩为71个公社。原临夏市所辖的城关公社划为城内和八坊两个公社;折桥公社划为折桥和城关两个公社;将南龙公社划为路盘、黄泥湾、民主、南龙4个公社。

1961年12月,临夏、永靖两县建制恢复后,临夏市辖有14个公社,即:路盘、黄泥湾、民主、南龙、枹罕、城关、八坊、城内、折桥、北塬、三角、安家坡、先锋、桥寺。下属47个生产大队,19个居委会。

1965年永靖县南塬公社、莲花大队(除鲁坪、殳贺两个大队),东乡族自治县的河东公社在大夏河以西的河西大队、郭康大队划入市辖先锋公社、东乡族自治县的河滩公社在大夏河以西的大庄大队、前庄大队划归临夏市安家坡公社。此时,临夏市辖有16个公社,102个大队。

1968年3月,八坊公社更名为红卫公社。


1973年12月7日,临夏市建制撤销,所属区域并入临夏县。原临夏市城内、红卫两个公社合并为城关镇,其余为临夏县的14个公社未变。1974年9月,在城关镇辖区内成立城北、城南、西关三个办事处,10月成立东关、八坊两个办事处,至此,城关镇共辖五个办事处,23个居委会。

1976年东关办事处的韩家寺居委会分为韩家寺、下菜市两个居委会。

1980年7月城北办事处的生产居委会分为生产、民主两个居委会。八坊办事处的团结居委会两个组和跃进居委会两个组合并成立前河沿居委会。西关办事处的小西关居委会第六组改名为西郊居委会。

1981年成立北山根居委会,归西关办事处。城南办事处的光华居委会划分为光华、庆胜两个居委会。

1983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临夏市建制,临夏县治迁驻韩集镇,城关镇同时撤销。折桥、城关、南龙、枹罕4个乡和东关、西关、城南、城北、八坊5个街道办事处为临夏市辖区。上述4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共39个村委会,30个居民委员会。

1984年5月,从城北街道办事处划出红园居委会,从西关街道办事处划出北山居委会,成立红园街道办事处。

1985年,临夏市共辖:城南、城北、东关、西关、八坊、红园6个街道办事处。枹罕、南龙、城关、折桥4个乡。40个村委会,150个自然村、31个居民委员会。全市共有33350户,150186人。

2002年,城关乡改镇后称为临夏市城郊镇政府。枹罕乡、南龙乡、折桥乡撤乡改镇。

2015年末,成立东区街道办事处,将城郊镇陈方村、大慈村、毛园村、南园村、折桥镇李孟村和东关街道菜市社区部分行政区域划归东区街道。

2020年,临夏市辖4个镇、7个街道,35个行政村、37个社区。

2022年临夏市下辖7个街道、4个镇: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八坊街道、红园街道、西关街道、东关街道、东区街道;城郊镇、折桥镇、南龙镇、枹罕镇。市人民政府驻城南街道。

2023年全县辖4个镇、7个街道,35个行政村、46个社区,总人口接近50万人(常住人口36.5万人),境内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