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龚姓来源和来历(话说龚氏之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0 11:00:36    

牛田地处武夷山北麓,闽赣交界之地,属福建南平光泽县。四面环山,中间一个小盆地,盆地正中间有一座面积不到千平方,高度不到五米的小山坡,被誊为土神山。她的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小山,为木神山、金神山、火神山和水神山,是中国的“五神之地”。同时,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是鄱阳湖和长江水源地之一。牛田(商代的地名)是一个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被国家评为“传统古村落”。

公元976年愈公子勖公带领族人,为避战乱从邵武迁居于此。因龚氏一门满门忠孝,被宋真宗宋神宗两位皇帝先后赐建龚氏家庙,传承香火。家庙建成后,龚氏子孙发旺,迁居全国各地,牛田也成了龚氏祖源地。中华龚氏历史文化研究院考察,牛田龚氏家庙是唯一有家谱记载,皇帝赐建,历经千年,仍有保存的最古老的家庙。因此决定在原址重修“中华龚氏家庙”,供奉龚氏始祖共工、勾龙、列祖列宗及全国各地二百年以上的外迁祖。她是全国三百万龚氏族人的共同财富,心灵圣地。牛田还是红色革命老区,周恩来、朱德曾率红一方面军在此开展四、五次反围剿,并设立指挥部,同时也是红色闽赣省委创建地。

图/福建省五神山中华龚氏家庙 龚网/胡家密 摄

话说龚氏之源,首先是血缘始祖炎帝神农氏,炎帝姓姜,父亲姜隗,母亲安登。安登去河南伊川县九龙沟游龙首山,看到石龙首,心有所动,孕而生炎帝。炎帝名姜轨(石年),十九岁登帝位,定都陕西陈仓。炎帝神农氏族崇拜龙,遂以龙为图腾(族徽),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由此而来。炎帝神农氏,民种五谷(稻、黍、稷、麦、菽),制作农具,种百果百蔬,植田界,抗旱排涝,田。将农业文明发展提高到相当的高度,故称炎帝神农氏。炎帝神农氏还有一个重要贡献是在医药方面,第七代神农榆罔的帝位禅让轩辕后,决心济世救人,带领族人在湖北谷城,一边传播植谷之术,一边尝百草百毒,制百药,医治天下苍生。他在武当山、大巴山原始森林一带(史称神农架),攀危崖、登绝壁,为采药疗疾终日奔忙。探究脉息,制砭石针炙,著药书《神农草本》四卷传世,天下奉为医圣。晚年在湖南长沙白鹿原尝到一种剧毒药草断肠草,无法解救,断肠而亡,享年七十七岁。神农榆罔安葬在茶乡之尾,曰茶陵,茶陵县因此而得名,1994年改为炎陵县。

炎帝氏族后来繁衍发展分化为若干支族,其中著名的骨干支族就是共工氏族。共工氏族原居甘肃,后迁河南辉县共地。共工氏族以“共”为图腾,以“共”为姓。共工的职能是策划、筹算、营造宫室、壅防百川,祭祀天、地、人神,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共工氏族为了表达对先祖炎帝的崇拜、怀念和继承,就把共工的“共”图腾与炎帝的“龙”图腾合为新的共”图腾(族徽)。

共工氏在炎帝族团中,是分蘖较早,成长发展最快的一个族支,早在炎帝氏称帝之前,就参与了伏羲时代的一系列重要活动,以其天文、历法、治水、土木营建为撞长,为伏羲倚重。伏羲先以共工治庐、营建筑、安营扎寨,堕高堙卑,垒坝筑组,砌方坛,见其功劳卓著,拥共工为上相,主管榆中不周山天齐表木观象台,主持大风雨表观测,为历法天象总官。炎帝神农氏时代统治中国三百年,有十四代帝王,在这个时代中,共工氏居于霸主地位,十四代帝王中共工氏就占了八代帝位。共工之子勾(句)龙是轩辕黄帝第一佐臣,总理政务(宰相),继父职,平治九州水患,功劳显赫。勾龙死后,封为社神,尊为后土,夏、周以后被全国人民永久祀奉,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护一方安宁。到了尧、舜时代由于受到尧舜的打击,强大的共工氏族被迫解体。共工被流放幽州(现北京市密云县),共工氏族四散逃亡,剩下的二十五万军民突然消失,不知去向,后来不知经过多少年代才查明,他们为了逃避仇杀,四散逃奔东三省、日本、美洲、四川、费州、云南、新疆、东南亚、中亚等地繁衍生息。有的融入到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中。正值共工氏族向四面八方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之时,勾龙氏一族离开共地向东迁移,最后在冀、豫、鲁一带定居下来,定都商丘。勾龙氏族为避仇杀,觉得共氏的族名不能再使用了,于是就将“龙共”图腾变为本族的姓氏,把图腾变成文字一黄,它既包含了本氏族的祖居地一共地,又包含了本氏族的祖先一一炎帝,共与黄读音相同,更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先共工氏。从此天下就有了黄姓,勾龙就成为中华黄氏得姓的始祖。

舜帝为了诛鲧,流放共工,征战了三年,与丹朱争帝又征战了三年,原有的水利设施已废坏不堪,无人管水,也无人能治水,是时天降大用,水患更加严重了,舜帝再次征召勾龙来治理水患,勾龙对舜帝说:“我已年迈,不堪此任,特荐两人,使禹任水官,契可之”,禹是的儿子,有丰富的治水经验,契是勾龙氏族中人,自幼跟大家一起治水,继承了共工之志于是舜帝命禹为司空,契为副,共同治理水患,禹、契率领各州牧人众,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水患平息,百姓安居乐业了,禹治水有功,异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建立了夏朝,契不只帮助大禹治好了水患,还帮助舜帝治理国家,稳定社会而名桑青史,舜帝对契的功绩给予很高奖赏,任职为司徒(宰相),封地于商邱、赐姓子氏,把契当为肱股之臣。

按:赐姓子氏是舜帝的谋略,龚姓改为子氏,就会使黄氏子孙割断与祖先承传的关

系,不会寻仇报复了。黄姓改为子氏,的一千年左右时间。

夏王朝传十七世十九王而至夏,此君暴虐无道,各地诸侯拥成汤讨伐无道之君,成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定都于毫(安徽西北部与河南商丘相接),成汤是炎帝、共工、勾龙、契一脉相承的后裔,契的十四世孙,是商王朝第一代帝王,商王朝延传十七世三十一王,从公元前十七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统治了六百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成汤是一位史家称为光芒四射的君王,不近声(女)色,不聚货财,赏罚分明,从谏如流,宽仁昭信,他發勇兽战,他的军队征伐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就相互庆贺,国威从黄河下游扩展到上游,传至十一代二十三位帝王武丁为商王武盛时期,他整顿朝纲,开拓疆土,征服西北、东夷、南方荆楚等地部落臣服于商。武丁王的彪炳政绩还得益于他的正妃妇好。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能征惯战的女将领,她统领的精锐之师,对周边版服无常的方国,武力征伐,所到之处皆俯首称臣,商王朝六百年统一、安定的历史,为中华文明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留下了物质、精神的宝贵遗产。在冶金制陶、建筑、纺织、商业、交通、农牧、历法、文字、音乐、绘画、雕刻等具有全方位的创造、发展和进步。商朝的商业非常发达,远及东三省、新疆,比丝绸之路早1200年,“商人”的称谓由此而来。商王朝六百年的基业败在末代帝君十七世三十一王帝辛之手,他虽曾开拓疆土,平定东南,重振国威,干过一番事业,但他后来居功自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听忠言,残忍暴虐,四兄(箕子)别叔父比干(宰相),以致朝纲混乱,人心浅数,最后被周武王所灭,落得鹿台自焚的下场,后人称他为封王。物极必反,为恶必灭,这是不

以人们意志而转移的历史规律。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敬重原商朝大臣箕子为一代贤臣,释放被商封王囚禁的宾子,并接到镐京(西周国都,今陕西西安西南)请教治国安邦之法。箕子就把治国安邦的九大方略洪范九畴》告武王,武王请箕子辅政,其子不愿为周臣,请封于朝鲜,箕子携家室及本族遗民,造船渡海,于汉江登陆朝鲜,子登陆朝鲜后,建立高勾骊国,把耕织、筑屋、制衣、制陶、挖井等技术教给当地居民,制定法律和制度,以仁义治天下。得到当地人民的护和爱戴,箕子死后,国人仰其厚德,在平壤市郊牡丹峯筑黄子陵,世代祭祀。

箕子后裔第二十七世孙际元、际诚、际征三兄弟访问周朝,周王嘉其故国之情,乃封于

供丘,际元向周王请求恢复黄姓,周王允其所请,乃赐龚姓。自此,天下复有黄姓也。故际元三兄弟为龚氏复姓之始祖。

以上所述,是中华龚氏历史长河之“源”。它历经了公元前四千一百多年,在中华民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这期间,龚氏先贤做过两朝二十五代王,三十九位皇帝和各个朝代的重臣,为中华民族、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