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3-25 18:10:11    

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的理论的基础上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的扩充。在皮亚杰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成对故事中造成较坏后果的儿童往往不是故意的,而造成较轻后果的儿童往往是有意的;利用对偶故事法不能很好地揭示儿童道德推理的过程;皮亚杰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容维度较窄,有些对偶故事只研究道德判断的一个方面。柯尔伯格鉴于上述考虑,决定采用“开放式”的手段来揭示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同时保留皮亚杰成对故事中的冲突性特征。他选择古代哲学家经常采用的“假设两难情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其中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药。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制造药,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讲完这个故事,主试就向被试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等等。

儿童对柯尔伯格所编制的两难故事中的问题既可作肯定回答,又可作否定回答。柯尔伯格真正关心的不是儿童作出哪一种回答,而是儿童证明其回答时提出的理由。因为在柯尔伯格看来,儿童提出的理由是根据其清晰的内部逻辑结构而来的,所以根据儿童提出的理由就能确定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通过对72个男孩长达10多年的纵向追踪,最终柯尔伯格提出了3水平6阶段的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1)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这种定向是为了逃避惩罚而服从于权威或有权利的人,通常是父母,一个行动是否道德是依据它对身体的后果来确定的。

(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这一阶段儿童服从于获得奖赏。尽管也有一些报偿的分享,但也是有图谋、为自己服务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慷慨、同情或怜悯。

2.习俗水平:

(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在这一阶段,能获得赞扬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就是好的。尽管儿童仍以他人的反应为基础来判断是非,现在他们更关心他人的表扬与批评而不是他人的身体力量。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尊重法律的权威,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这一阶段盲目地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并且认为只要接受了这些社会规则他们就可以免受指责。他们不再只遵守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

3.后习俗水平:

(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道德的基础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一致意见。因为它是一种社会契约,当社会中的人们经过理智的讨论找到符合群体中更多成员利益的替代物时,它也是可以修正的。

(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这一阶段个体为了避免自责而不是他人的批评,既遵从社会标准也遵从内化的理想。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将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道德信念,它有时是与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社会秩序相冲突的。

【例题详解】

1.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C.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答案】C。解析: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的儿童判断一个行动是否道德是依据它对身体的后果来确定的

2.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B。解析:习俗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