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6 08:36:00    

这首诗是宋朝的王安石初拜相并开始改革时的作品。原诗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人们通常是这样解释的:

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煦的春风吹来了新的一年,人们欢快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人们都忙着把 旧 的桃符摘下,换上新的桃符。

这个解释我怎么觉得和(入)字没有什么关系呢!那么这个(入)字,在诗里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屠苏酒又是从何说起呢?

当然了,宋代也有春节饮屠苏酒的习俗。

例如苏轼的“初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还有晏殊的元日词四首“御阁”:

习习条风拂曙来,清香犹绽雪中梅。屠苏酒绿炉烟动,共献宜城万寿杯。

据说“屠苏酒”是用紫苏做的酒,以共除夕、元日所用。据说具有驱毒、除邪等作用。

还有陆游的诗句: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苏辙诗句:

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由此可见,在大部分的诗文中,“屠苏”指的都是屠苏酒。

但是,“屠苏”还有另外的说法:

《广雅》和《太平御览》中有记载:“屠苏,庵也。”这里的“屠苏”被用来代指茅屋或草庵。

南方民间有风俗,就是在房屋上画了紫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

还有的书上说,住在屠苏屋里的人们酿的一种酒就叫做屠苏酒。

综上所述,两种说法,各执一词。

但小编认为,王安石《元日》里的“屠苏”,应是茅屋草舍无疑。

试想,在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初期,又恰逢春节。正值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他,于是写下了这首“元日”,借以抒怀。

不才浅见,试解一二:

改革的法令一但发出,会和节日的爆竹一样,响彻云霄。像春风化雨般浸入到每一家每一户。

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正忙着把旧的桃符摘下,换上新的桃符。(把旧的法令搁置不用了,看看我们新的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种种好处吧!)

这样解释,是否比原来的解释更为妥帖?

在这里“屠苏”就不单单指的是画有紫苏草的房屋,而是所有的百姓人家、也包括钟鸣鼎食之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