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煤炭运输是干嘛的(煤炭运输那些事儿)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2:05:37    

煤炭运输那些事儿

在世人眼里,煤炭这东西,形无规则,色属不洁。放在那里,黑不溜秋,黑了吧唧;取来使用,烟熏火燎,烟气张天;燃烧过后,灰尘满地,灰飞土扬,的确难登大雅。但据研究,人类对煤的使用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从古典诗词中也可见端倪。唐李白有句“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渠。”宋王安石曾言“炭成能然火,火过却成灰。”明于谦的“咏煤炭”更是脍炙人口:“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史实证明,煤炭作为人类历史上使用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对维系人类社会稳定、促进文明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煤炭就赢得工业“真正的粮食”的名号。可以说,人类对煤炭开发和利用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由于煤炭分布和使用量的因素,其运输就一直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唐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有过记述“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古代受生产力水平局限,畜力就是陆地上最好的交通工具了。唐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可以证实这一点。近、现代以来,虽然出现了汽车、火车运输,也很难完全满足生产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运输行业深感“亚历山大”。笔者很长一段职业生涯,是在有祖国重要能源基地之称的北方某区铁路运输一线单位度过,对此有着深切感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虽然如今的我“风雨尘埃昏欲尽”,但往日崎岖尚依稀。

如芒在背的社会指责。在我国,铁路曾经一度被视为经济建设的“瓶颈”,尤其是经济增速较快的时期,运能和运量的矛盾更显突出。2010年8月到9月,京藏高速北京至包头段陆续发生的绵延上百公里、共计27天的大堵车,让本来就一车难求的铁路运输更是成为众矢之的。说良心话,铁路深知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在想方设法挖潜提效,千方百计排摆运力,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但无奈受当时设施设备、运行条件的局限,还是连40%的煤炭运输需求也难以满足。铁路走不了,只能千军万马上公路,大堵车也随之出现。铁路为此背锅,实属冤屈。后来,加大铁路投资,改造既有线、建设新线、客货分线,大动力机车和重载货车陆续投入使用,运行速度提升,装卸车条件改善,经过不到10年的发展,运输能力得到极大释放。在我离开那里的早几年,铁路已经实现了有需尽装。正如毛主席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的一句话,“换了人间”。

如履薄冰的安全境况。安全一直是铁路运输提心吊胆的事情,煤炭运输尤为明显。首先是超载。货主出于偷逃运费的目的,挖空心思地多装超装,标载64吨的车能装到70-80吨,标载70吨的车装到90吨以上。为了治超,铁路一度采取每批测比重、划线装的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利欲熏心的货主偷偷在测重后的煤炭中掺杂不同煤种,买通装载机司机用载斗砸实敞车里的煤炭,对付划线,让你防不胜防。其次是着火。北方整装矿产出的煤炭大多是优质煤,燃点低。受运能、客货混跑煤车途中待避客车、卸车地(多为港口)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所限,许多煤出坑口后,难以及时发运或快速抵达目的地,在煤场里存放或在途时间就会长一些。夏天气温高(有时达30摄氏度左右),再遇到下雨,那时装出去的车途中冒烟起火是常有的事。为了防止高温煤装车上线,当时的办法就是货运员对准备装车的煤堆眼睛看(有无气体)、鼻子闻(有无烟味)、伸手摸(温度高低),以决定是否可以装车。再次是冻结。从坑道里挖出来的煤,许多是带有水分的。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装在敞车里的煤很容易冻结。这会产生2个后果,一是煤炭和车底或车邦粘接,卸不净车,出现空重混排。二是卸车时,冻结在一起的大块煤炭砸坏下面的传输设备。发生以上问题,都要由装车站派人去处理,被通报、被处罚成为家常便饭。真个是装一辆煤车提一路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伴随时代发展,铁路煤炭运输的安全防范技术和手段也有了长足进步。筒装替代装载机,从根本上实现了均匀装车、按标装车,超载成为历史。运输能力释放,出坑即装,装好即走,快速到达目的地卸车,着火不复存在。装车前在车底及内壁喷洒防冻液,冻结也不再是心头大患。

如影随形的环保监督。早前的城市和铁路规划,基于的主客观情况与如今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城市规模小,对铁路运输的需求相对平稳,环保要求也没有现在这么高。铁路货场设置在城市周边,而且多为露天。虽然也运输散堆装货物,但总体对环境的影响还不是很大。随着生产生活用煤量的不断增加,需要大量汽车短途盘煤到货场,路况又不好,可以说,车队过处,无不烟尘滚滚。露天货场用装载机装煤,再加北方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货场里总是煤尘飞扬。敞车运行煤列的情况也可想而知。后来,不仅城市建设的“煎饼”越摊越大,早先的货场有不少被动地“进了城”,而且环保政策也越来越严,铁路货场、装卸车情况进入环保部门的法眼,被特别关注一点也不意外。整改、罚款、停装,甚至封货场,我都有遇到。当时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汽车上煤改在夜间、尽量减少白天装车、货场配置洒水车等,但都是治标不治本。现在,“进了城”的货场早已不办理散堆装货物,有的彻底关闭,即使城市周边的货场,也基本不装煤了(以白货为主)。大部分煤炭从采煤点通过传输设备进入储煤仓,然后筒装车皮。为了防止运行中煤尘扬起,有专门设备喷洒抑尘剂。整个过程流水作业,煤炭装卸不落地、全封闭,真正体现了绿色运输。

如鲠在喉的行业弊象。毋庸讳言,在当时的大环境中,铁路也并非完全是净土。曾几何时,到处需要煤炭,只要运到地,就能赚钱,煤贩子一大把。这些人为了发煤可以说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车皮紧张,向管计划的贴近;货位有限,向管生产的施好;偷逃运费,把货运外勤搞定。有的货主为了坏车不被扣修,去和检车人员“交朋友”,为了恶意超装,喊装载机司机“吃夜宵”,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商人逐利所使用的不光彩手段,只是败坏风气的外因,自己队伍少数人思想的不坚定才是内因。面对诱惑,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管理人员,从现场操作人员到装卸临时工,都有出现以车谋私、收受好处的问题。为了杜绝不良风气,铁路各级组织下了很大气力,设立了专门的工作部门,路风纳入对单位的一票否决指标,出台单独的管理办法,也因此开除过职工。路风路誉教育不可谓不扎实,检查考核不可谓不认真,典型事件处理不可谓不严肃,但仍然很难刹住以车谋私的歪风邪气。现在,随着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好,尤其是铁路向现代化的大踏步迈进,运输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行业弊象也有条件从源头予以治理。虽然不敢说完全绝迹,但肯定已不为风气。

“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自己作为铁路煤炭运输参与者、见证者之一,亲身感受到铁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全体铁路人的骄傲和光荣,在思想深处,也进一步强化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认识。“桐华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新时代,中国铁路肩负“强国先行”使命,埋头苦干,奋勇前行,包括煤炭运输在内的铁路所有运输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此文为无意之作。几天前,指导单位融媒体完成一个电煤运输的动漫作品,让北方原同事提供了一些煤炭生产、装车的视频资料。在看这些资料时,陡然引发了以前在煤炭运输中的经历回想。2008年1月,南方发生冰冻雨雪灾害,我当时所在单位是铁路局的装车大户,因为积极组织并良好完成了支援南方的任务,获得铁路局“抢运电煤先进个人”荣誉,在直接从事路风建设工作阶段,也获得过“全路优秀纪检干部”荣誉,点点滴滴,历历在目,遂有了这些文字。所述皆为个人浅见陋识,谬误愿得指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