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杜甫的月食诗全文(杜甫一首浪漫爱情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3 08:21:26    

比如这首《一百五日夜对月》,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三次夸张想象,结合三个神话故事,写尽了对妻子的思念。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杜甫身陷长安时,共给妻子写过两首诗,这是其中一首,作于公元757年寒食节。另一首是《月夜》,之前我们已经读过。

一百五日,即寒食日。

他是如何夸张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明月


  • 1、 想象一:诗人思念妻子,泪水像月光一样多。

首联,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无家,这里指家人不在身边;金波,指月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寒食节的夜晚,没有家人陪在身边,我的眼泪就像月光倾洒而出。

这两句既交代了感情的来源,也描写了感情的浓烈。

首先,诗人为何会思念妻子?

因为今天是寒食节,本来就没有烟火气,偏偏家人又没有陪在身边,诗人顿时感到孤独,想起了身在鄜州的妻子。

其次,诗人是如何思念妻子的?

诗人的泪水就像月光一样,洒满了整个大地。

很明显,这是夸张的手法,表达出他对妻子痛苦的思念之情。

问题来了:首联就把感情写得这么深,那后面该怎么发展呢?

诗人巧妙采用了过渡句。


明月


  • 2、 巧妙反向假设,引出桂树。

颔联,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斫(zhuó)却,砍掉;清光,指月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光应该会更多。

这两句写得非常巧妙,主要有两点:

(1)化用“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增加整首诗的浪漫色彩。

(2)巧妙反向假设,引出桂树。

首联已经把眼泪比作月光,那么颔联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砍掉了月中的桂树,诗人的眼泪会更多。

月中的桂树,明明不可能被砍掉,可诗人偏要假设它被砍掉,这种反向假设既引出了桂树,同时还让桂树与诗人的感情发生关联。

那么诗人为何要写桂树?砍掉桂树又为何会让诗人的眼泪更多呢?

答案在颈联中。

红月


  • 3、想象二:妻子思念自己,好像在月中皱眉。

颈联,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仳离,别离;嚬,通“颦”;青蛾,指女子用青黛画的眉。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月中的桂树在离别后长出红蕊;想象妻子正在桂树下因思念而皱眉。

这两句的想象很有意思,但也很不好理解。

首先,月中的桂树为何会长出红花?

月亮通常是白色的,那月中的桂树怎么可能是红色呢?

这不可能是诗人在瞎想,我认为当天发生了月全食。

肯定还有朋友记得,就在2021年5月26日晚,夜空也出现了红色的月亮,就是因为发生了月全食。

这种解释,也符合当夜“金波”和“清光不多”的特点。

其次,诗人为何会想象,妻子在月中的桂树下皱眉呢?

有两个理由:一、因为妻子年轻美丽,就像月中的嫦娥;二、与妻子分别后,桂树竟然长出了红蕊,这难道不是妻子因为思念自己,流出的血泪所染成的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如果没有桂树,就没有红蕊,诗人就不可能想象妻子在月中。

也就是说,如果桂树被砍掉了,诗人连这点想象都不可能有,这就是“砍掉桂树后,诗人眼泪会更多”的原因。

(2)诗人与妻子分别后,两人彼此的思念都很痛苦。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两人彼此的痛苦思念呢?

为了引出第三个夸张想象。


牛郎织女


  • 4、 想象三:彼此思念却不能相见,仿佛有天地之隔。

尾联,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牛郎和织女有漫天的愁思,但是他们在七夕尚能团聚。

诗人为何又突然想到牛郎和织女?

因为诗人与妻子,牛郎与织女,他们彼此间都有漫天的愁思。

正是有这个共同点,诗人才能借牛郎和织女来做对比。

虽然他们的愁思相同,可是却有不同的结果:牛郎和织女在七夕可以相聚,但是诗人和妻子呢,却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这是为什么?诗人与妻子相见的难度,怎么会超过牛郎织女呢?

这里暗含了第三个夸张的想象:虽然诗人可以想象妻子正在月中,能暂时得到一丝慰藉;可是这也说明,自己与妻子仿佛有天地之隔,比牛郎织女相隔更远,彼此不可能相见。

这体现出诗人对妻子痛苦思念后,却又无法相见的绝望之情。

嫦娥

  • 5、 整首诗的脉络梳理。

首联,由寒食节引出月光,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

颔联,由月光引出桂树;

颈联,由桂树引出嫦娥,写妻子对诗人的思念;

尾联,与牛郎和织女作对比,写出两人无法相见的绝望之情。

您看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对妻子的痛苦思念,颔联通过“桂树”巧妙过渡,引出颈联妻子对自己的痛苦思念,正是因为两人彼此都有痛苦的思念,才能在尾联中与牛郎织女作对比,才能引出“天地之隔”的想象。

可见,前三联都是在尾联做铺垫,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想表达无法与妻子相见的绝望之情。

虽然脉络很简单,但诗人的构思非常巧妙。

诗人从寒食节引出月光,再由月光引出桂树,再由桂树引出嫦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结尾的感情才会真挚而浓烈;更巧妙的是,诗人运用了三次夸张想象,穿插了三个神话故事,让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既浪漫又不随意,既夸张又合乎情理,与李白的浪漫相比,我认为杜甫这首诗,或许更能打动读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