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是指 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这一定义在多个法律文献中得到了确认,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可抗力通常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和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暴乱、军事封锁等)。
当某一事件符合以下三个要件时,通常被认为是不可抗力:
事件的发生是当事人无法预见的,即使他们具备应有的预见能力。预见能力一般以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判断标准,但如果事件需要特定专业知识才能预见,则以具有该专业知识的人所能预见到的程度为准。
即使当事人采取了及时合理的措施,也不能阻止事件的发生。如果事件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努力避免,则不构成不可抗力。
当事人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克服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如果事件造成的后果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克服,则该事件不是不可抗力。
此外,不可抗力作为法律事实,一般表现为自然事件和社会异常状态,不包括因当事人自身过失或疏忽导致的事件。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当事人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当事人应当采取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否则仍需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不可抗力是一项法定的免责事由,其定义和适用需严格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
相关文章
选择仲裁员的期限通常由具体的仲裁规则决定。以下是几个相关的规定:吉林仲裁委员会 :当事人在仲裁通知规定的期限内未选定仲裁员的,应当自收到决定书或裁定书之日起5日内选定或委托主任指定仲裁员。一般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如果未在规定期限内选定,仲裁机构将视为当事人自动放弃权利,
2025-01-20 02:58:18起诉记录的消除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案件类型、地区规定以及具体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民事诉讼审结并履行义务:若案件已经审结且当事人履行了相应的法律义务,相关的起诉记录通常会在一定期限后被消除。具体的消除时间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不同地区的司法系统可能存在差异。记录保留:在一
2025-01-19 02:25:53原告的举证期限主要 根据案件类型和法院指定而定,具体规定如下:当事人协商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举证期限,但须经人民法院认可。协商确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30天。法院指定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30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在某些情况下,如二审中提供新的证据,举证期限不得
2025-01-18 08:08:40驳回起诉的上诉期限主要取决于案件的类型:民事诉讼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行政诉讼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刑事诉讼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总结
2025-01-18 07:39:41开庭后调解的期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法律规定,它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案件的具体情况:案件的复杂程度、争议焦点、涉及证据等因素都会影响调解的进程和所需时间。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积极配合,调解可能会比较顺利和快速,反之则可能拖延。法官的安排: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调解的进展适时推动调
2025-01-17 2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