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核心阅读
自然资源系统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全国耕地总量保持稳定,要素保障精准有效,地质勘查投入持续超千亿元,海洋、林草生产总值双双首次突破十万亿元,建成基于北斗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一张网”,国土绿化量质齐升,为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积极贡献力量。
□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本报记者 张维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4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以翔实的数据、图表、文字,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一年来自然资源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向社会亮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根据《公报》,自然资源系统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全国耕地总量保持稳定,要素保障精准有效,地质勘查投入持续超千亿元,海洋、林草生产总值双双首次突破十万亿元,建成基于北斗的全国卫星导航定位“一张网”,国土绿化量质齐升,为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积极贡献力量。
耕地总量保持稳定
全国耕地总量保持稳定,耕地布局持续优化,是《公报》亮出的首个成绩。
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印发实施。耕地保护责任制有效落实,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多项有力举措落地,进一步筑牢了粮食安全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根基。
《公报》显示,全国耕地面积呈稳定态势,耕地流向展现积极变化。2023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9.29亿亩(1.29亿公顷),同比增长0.8%。过去流失的平原优质耕地成为耕地调入的主要来源,稳住了耕地质量“基本盘”。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完善“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党政同责“首考”在2024年全面落地,考核结果经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后,向各省份进行了通报,督促各地针对考核发现问题切实推进整改。按照落实“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的要求,聚焦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增强发现疑似图斑的技术和手段,提高耕地保护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及时组织实地核查,通报、督办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督促地方整改纠正。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2024年,自然资源部会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推进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强化“以补定占”,坚持量质并重,守牢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查询平台正式上线,向全社会提供永久基本农田查询服务,对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社会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资源配置有力有效,要素保障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坚持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用草“应保尽保”,优化能源、交通等项目审批流程。持续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对重大项目用地,依据清单“应保尽保”,优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系统性改进审批流程。2024年全国批复建设用地预审项目1.72万个,项目数量为近五年来最多;全年批准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面积20.53万公顷,占批准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7.1%。全国新增用海26.33万公顷,同比增长6.9%,其中报国务院批准新增项目用海面积为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历年最高。出台做好林草要素保障工作8项措施,指导各地完成重大交通、能源、水利使用林草用地手续837项,办结涉自然保护地重大项目799项。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推进,重点领域成效显著。
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公报》显示,矿山生态修复提质增效,制度成效双突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首次设立“矿区生态修复”专章,明确矿山企业主体责任,系统性重构修复治理体系。配套发布4项国家标准,填补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标准空白,构建“制度约束+技术支撑”的矿山修复体系。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累计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超33.33万公顷,新增支持20个示范工程,预计治理面积2.62万公顷,并完成三批49个示范工程,治理3.93万公顷。推动矿山修复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
海岸带整治成效显著,蓝碳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十四五”期间实施4批63个海洋修复项目,整治海岸线约400公里、滨海湿地约3.1万公顷,红树林面积增至3.03万公顷,稳居全球红树林面积净增长国家前列,蓝碳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持续释放蓝碳潜力,为碳汇能力提升提供重要载体。
国土绿化取得新成效,“三北”工程攻坚战迈出坚实步伐。强化林草灾害防控,守护绿色生态屏障。全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通过健全法规、创新机制、科技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宣传培训,显著提升火灾防控能力。2024年,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同比下降;草原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同比大幅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完善,综合防治措施得力,松材线虫病疫情和美国白蛾得到有效控制。互花米草防治行动取得积极成效,扩散蔓延态势得到遏制。沙尘源区沙尘暴灾害防控及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高,近10年我国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
有序推进确权登记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提档升级,有效维护资源资产权益。
根据《公报》,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有序推进,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化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不动产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有效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高效规范,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持续提升。依托数字赋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跨省通办”,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实现高频业务“全程网办”;推动京津冀、成渝、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跨省通办”。2024年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7152.79万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547.63万本。部署开展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完善窗口建设标准。宣传推广42名“最美不动产登记人”。常态化落实“交地(房)即交证”改革,全国累计已有2200个市县实施,颁发783.4万本产权证,占不动产权证书总量的11.0%,惠及8.2万个项目、涉及1800万名群众。积极推进不动产“带押过户”改革,全国累计办理带押过户业务43.4万件,涉及带押金额5906亿元。聚焦基层反映的林权登记堵点、难点问题,落实原林权证不变不换要求,多部门协同推进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2024年,全国已完成林权登记资料移交,1479个县(市、区)完成数据整合。
有序开展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体系基本形成。2024年6月,内蒙古森工集团根河、金河、阿龙山、满归、得耳布尔5个国家重点林区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9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完成登簿,标志着我国目前唯一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国家公园完成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明确了自然资源资产“谁所有”“由谁管”,推动解决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权益不落实等问题,为所有者“主张所有、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落实权益”提供产权依据,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体系。
相关文章
4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通州区与昌平区同步完成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全国“双首单”。通州区案例为特殊需要信托——通州区居民田女士将其名下房产置入信托,为其自闭症患者儿子的终身照护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为特殊需要家庭建立财产“城堡”4月2日恰好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通州
2025-04-13 12:05:00人民财讯4月12日电,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3月全国汽车市场走势分化,呈现乘强商弱的走势。2025年1月底新一轮补贴政策落实,狭义乘用车2—3月零售最终高于此前预期。两新政策发布前,市场热度较低,1月消费者多处于一种观望与等待的状态,2—3月市场热度快速增长,消费类乘用车产品在春节前的消费保持较
2025-04-12 17:42:00当地时间1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报说,欧盟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同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公报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天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举行了电话会谈。双方在通话中达成一致,将启动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根据公报,谈判内容将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并致力于加强在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以及关键原
2025-04-11 07:03:00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近日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在积极开展股票投资的同时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原稿点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已主动增持国内股票,近期将继续增持-重庆
2025-04-08 15:54:00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 (记者郝萍、梁秋坪)记者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621.2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07.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7%。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27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0%;港澳台居民出入境275.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
2025-04-07 1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