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根小学
这场春耕劳动实践有声有色
种下未来。
为传承耕读文化,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农耕活动中,增强对农耕的认识和理解,养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4月17日,红山根小学开启“春回田畴耕启新程”春耕播种节暨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还特邀农业专家赵恢,草场街小学、白银路小学部分师生,共计900余人参与。
师生携手开启春耕破土仪式
一场极具仪式感的“耕启新章・礼赞沃土”启动仪式,拉开劳动教育与农耕文化传承的序幕,引领师生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未来。
活动伊始,四年级学生以童声诗诵《春天的第一粒种子》率先奏响春耕序曲,孩子们清澈的声音饱含对土地的深情,传递着对生命萌芽的期待,瞬间营造出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
随着激昂的鼓声响起,六年级学生擂响春耕号角,全体同学以铿锵有力的呼号唤醒沉睡的土地,展现出向春而行的蓬勃朝气。6位特邀的“春耕使者”为学生授农具种苗,将劳动实践的使命稳稳传递到每位学子手中。
在破土仪式环节,农业专家赵恢老师及师生代表作为春耕使者,默契协同,完成破土仪式。启动仪式后,学校安全办王立龙主任结合劳动实践特点,围绕农具规范操作、田间作业安全、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耘梦田间青苗初绽
在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师生共同参与燕麦、青稞、玉米等15类作物的种植养护,将劳动教育融入春日耕作,在实践中践行“五育并举”理念。活动现场,粮食作物种植区成为农耕文化的传承课堂。燕麦、青稞、荞麦、小麦等作物的种植,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农耕智慧。老师现场讲解作物特性与种植要点,学生们分组协作完成翻土、播种等工序,在汗水中感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玉米种植过程中,师生借助直尺等简单工具,确定不同品种的种植间距,并认真记录种植步骤,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种植中。
蔬菜种苗种植区则充满生机与探索,芹菜、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种苗的栽种过程中,学生们化身“小农夫”与“小科学家”,他们记录种苗生长数据,分析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在种苗生长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将每天利用课间,观察记录蔬菜种苗的生长变化,了解叶片数量、茎秆高度等生长特征,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彰显地域文化与创新实践。枸杞、艾草、苦水玫瑰、芍药等作物的种植养护,让学生学习传统技艺,了解药用与经济价值。老师向学生介绍枸杞、艾草等作物的用途和价值。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地将枸杞幼苗、艾草植株移栽到指定区域,认真完成浇水、培土等工作。
沃土课堂多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
学校以“N+1”学科融合为特色,创新实践路径,推动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深度交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与劳动的融合,聚焦文化浸润。学校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层设计并有序开展系列活动:一、二年级以绘本故事《小麦,你从哪里来?》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农耕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三、四年级通过朗诵与春天、农耕相关的古诗,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五、六年级开展田园诗歌创作活动,锻炼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表达能力,使其在笔墨间感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数学与劳动的结合,聚焦实践应用。学生们手持卷尺,对班级责任田的长和宽进行精准测量,进而计算土地面积,并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作物单位面积平均产量,预估班级责任田的总产量,真正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而农具模型制作环节,则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思维,实现数学知识与劳动实践的有机统一。
学生充分运用课堂所学,开展自动浇水装置的创新设计与淘米水研究。在设计自动浇水装置过程中,通过对水位感应、水流控制等原理的探索与应用,实现农作物灌溉的智能化;在淘米水研究中,分析其成分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这些实践不仅将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学生们打造校园“宪法艺术馆”
宪法主题学具作品。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主阵地,近日,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大思政课”建设中心、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创新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创作百余件宪法主题学具作品,将教学楼长廊打造成为沉浸式“宪法艺术馆”,让法治教育从课本走向生活实践。
在创作活动中,同学们化身“宪法小使者”,将法治精神融入日常用品设计。书签上,一笔一画书写着宪法的核心条款,配以精美的图案,既美观又实用,让人在阅读时随时能感受到宪法的力量;天平模型则象征着公平正义,学生们在制作中深刻体会到了宪法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性;海报和手抄报,则是学生们发挥想象力的舞台,他们用色彩斑斓的画面、简洁明了的文字,将宪法的精神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还有团扇、宣传手册、碗碟……每一幅作品都是对宪法精神的独特诠释。
一块块展板,就像是一个个宪法知识的窗口,师生驻足观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相互讨论,宪法宣传学具成了连接知识与情感的桥梁,让宪法教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黄霞说:“作为一名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我认为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就在于要用心灵唤醒心灵,用信仰去唤醒信仰。思政课不应该是简单的道德说教,一定是要把思政课跟学生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只有当我们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地发生了!”
目前,这座由学生自主设计布展的“宪法艺术馆”已成为校园法治教育新阵地。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相关文章
红山根小学这场春耕劳动实践有声有色种下未来。为传承耕读文化,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农耕活动中,增强对农耕的认识和理解,养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4月17日,红山根小学开启“春回田畴耕启新程”春耕播种节暨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还特邀农业专家赵恢,草场街小学、白银路小学部分师生,共计90
2025-04-24 13:08:00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个任期未满百日,却已深陷风暴中心。三名民主党籍前总统罕见密集发声,虽然没有点名,但美国媒体解读说,他们都是在针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打破美国前总统避免公开批评现任总统的惯例。与此同时,特朗普移民、关税等一系列政策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多地掀起抗议潮。特朗普政府还面临法律层面挑战,因撤销逾
2025-04-22 07:12:00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梁丹)在“全民阅读活动周”即将到来之际,4月19日上午,由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携手北京市海淀教育基金会策划组织的“大爱无碍 特教关怀”特需学生阅读工程系列活动在国图书店(砖窑里店)启幕。儿童阅读与电影研究者、绘本作家刘殿波,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
2025-04-21 19:50:00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的青岛润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棚内,黄瓜苗、白菜苗、西红柿苗整齐排列,工人们穿梭其间,嫁接、播种、调试设备,一派繁忙景象。这些看似普通的种苗,却承载着现代农业的科技密码——它们凭借高成活率、强抗病性以及高产的优势,成为当地农户增产的“金钥匙”,销往我国东北地区以及海外市场
2025-04-19 06:39:00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金浩田)组装、注水、加压……“嗖!”的一声,一个个水火箭如离弦之箭般相继升空。近日,海南省海南中学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在该校府城校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梦航天梦”水火箭发射比赛。各组参赛学生化身“航天专家”,在一次次水火箭升空的过程中解锁了对航天科学的新认
2025-04-18 1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