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贷款余额达到6.12万亿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7:52:00    

4月22日下午,重庆市新闻办召开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魏海滨介绍了今年一季度金融支持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副局长温江勇,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久鹏,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谭彬分享在服务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规划。

重庆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2025年,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会上,魏海滨公布了重庆金融发展“成绩单”。一季度,重庆的金融市场融资总量供给充足,释放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发力,投放再贷款、再贴现等资金达349亿元,这股金融活水注入市场,带动全市人民币贷款新增1672亿元,较上年同期实现翻番。贷款余额攀升至6.12万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支持企业在各类市场发行债券超745亿元,同比增长3.6%,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2733.8亿元,同比多增532.3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信贷结构优化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3月末,企业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0.3%、15.5%,有力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升级技术设备;科技贷款余额7521.2亿元,同比增长8.8%,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绿色贷款余额突破9600亿元,是2019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之初的5.4倍;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政策举措,推动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6300亿元,同比增长9.3%;在消费领域,通过打好消费政策组合拳,加大对大宗消费更新升级、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金融支持,全市一般消费贷款同比增长12.4%,有效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

改革创新 激发金融发展新动能

重庆在金融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不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开展转型金融试点,积极推动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3月末,累计发放绿色转型贷款逾50亿元,支持154家企业开展转型活动,年减碳量超300万吨。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重要牵引,重庆持续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基建、物流、产业和商贸等四大领域,牵头通道沿线“13 + 2”省区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构建起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体系,深化本币和外汇、融资和结算一体联动服务。3月末,全市通道领域融资余额超6400亿元,同比增长14.4%;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扩面增效,累计便利350家优质企业跨境贸易结算1100亿美元;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跨境融资便利化等试点有序推进,累计便利跨境投融资超200亿美元。近期,“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成功落地重庆,这将进一步提升重庆对总部经济的吸引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谋篇布局 擘画金融发展新蓝图

展望未来,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锚定目标,按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总量调控上,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金融活水充足。力争上半年投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750亿元,以此牵引带动全市贷款平稳增长,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在结构优化方面,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加大对“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绿色转型、民营小微、消费和文旅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各项政策工具,引导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在改革创新领域,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激发经济金融内生动力。以申创“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全面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推进绿色转型金融改革,对接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部署,促进转型金融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坚持以改革开放应对复杂环境和外部冲击,不断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研究出台提升通道金融服务工作方案,持续争取跨境金融新政策,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规范通道金融数据监测标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金融担当,贡献金融力量。

新闻多一点>>

金融创新举措结硕果

在金融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各相关单位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

支持350家企业贸易结算超1100亿美元

外汇局重庆市分局副局长温江勇介绍,该局通过深化外汇改革创新和便利服务,在服务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在助力科技金融发展方面,积极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打开了便捷的融资通道,支持其在等值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截至2025年3月末,已累计便利科创企业融资9677万美元。渝北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其可借用外债额度从57万美元大幅提升至1000万美元,并于今年3月成功借入1.7亿日元外债(折合120万美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推动“科汇通”试点,允许境外科研资金直接汇入非企业科研机构,解决了科研资金入境难题,开创了新路径,促进了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此外,重庆获批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型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财务成本。

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方面,运用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政策,便利企业贸易外汇资金收付,累计支持350家优质企业贸易结算超1100亿美元。推动全市优质企业六成以上跨境投融资资金境内使用免于逐笔审核,营造“越诚信越便利”的用汇环境。支持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今年1 - 3月,全市外汇衍生业务签约29.3亿美元,服务企业174家,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76.4%,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在丰富数字金融场景方面,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上线银企融资对接、汇率风险管理等9个应用场景,有效缩短银企对接周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便利企业融资结算。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服务1800余家企业融资结算596亿美元。推广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累计便利资金线上结算超10亿美元,大幅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

落户全国首只双城经济圈基金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阵地,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成绩斐然。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久鹏介绍,通过持续努力,高新区在金融生态、金融创新和创投质量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在金融生态完善上,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金融规模不断壮大,2024年末,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全国首只双城经济圈基金、重庆首家双城信用增进公司等相继落户,重庆唯一的科技要素交易中心也在此扎根,高标准建设的金凤城市中心正吸引着众多区域性总部、股权投资机构入驻;金融服务持续优化,依托银行网点设立金融服务港湾,建立与属地镇街的高效联动机制,让市场主体享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在金融创新深化方面,引入中国技术交易所赋能重庆科技要素交易中心,培育“科创 + 金融”创新生态圈,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区技术要素流通枢纽和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推出创新积分贷、科企梯度贷等政银担联动产品,投放全市首笔绿色金融“双城贷”、数字资产质押贷款,新增助企融资10余亿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选择。

在创投质量提升上,制定支持西部创投中心发展的系列措施,从“募、投、管、退”全环节给予全方位支持。对新设立或迁入的基金管理企业最高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对创投风投机构投资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失败的,给予最高50%的风险补偿,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完善“1 + N”产业基金体系,构建全链条基金矩阵,充分发挥西部创投中心的集成服务作用。

对于未来发展,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明确三大转型方向:一是实现财政补贴向股权投资转变,通过先投后股、拨改投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做大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搭建多元化资本对接平台;二是实现政府投入向引导社会资本多元投入转变,打造分层金融工具矩阵,推广创新金融产品应用,探索更多创新金融产品;三是实现算眼前账到算全局账转变,壮大耐心资本,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关键技术领域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实现“滚动扶持 + 效益倍增”的长周期发展目标。

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支持科技金融领域积极作为,成效显著。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谭彬介绍,该行通过构建“三聚焦”服务体系,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支持科技型企业贷款突破975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全市占比超过25%,位居全市银行同业前列。

聚焦机制优化,打造优质服务“动力引擎”。专门设立科技金融部和全行首家科技专营支行——江津双福科技支行,探索“专营机构 + 特色服务”模式,截至3月末,该科技支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50%。将科技型企业贷款纳入KPI指标考核,激发分支行投放贷款的积极性。推行“名单制管理 + 网格化营销”,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截至3月末,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327亿元,贷款余额和服务客户数均居全市银行同业前列。

聚焦产品创新,破解科技创新“融资痛点”。推出科信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科技成长贷等多款信贷产品,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下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调降贷款利率定价,主动承担抵押登记、评估、公证等费用,强化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资金等举措,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集合多方资源,围绕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聚焦产业升级,助力现代制造“提质增效”。全力支持“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等重点领域,为多个重量级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截至3月末,助力全市先进制造业贷款余额超过700亿元,居全市银行同业前列。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支持力度,建立科技创新贷款“绿色通道”,对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利率最多下调100个基点。

展望未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将继续发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金融赋能体系,提升融资效率;联合多元主体,形成“政银企 + 产学研 + 投贷联动”网络,助力重点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式产品组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 钱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