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再创佳绩 东莞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11项一等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4:55:00    

近日,第4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广州落幕,在这场汇聚全省青少年创新智慧的赛事中,东莞市代表队一举斩获11项一等奖,包括7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4项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创下历史新高。郭丽萍、叶偲两位教师获评“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实现了东莞在该荣誉上的“四连冠”。

本次大赛中,东莞市共组织24所学校师生携带31个项目参赛,共获得31项等级奖项。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获奖19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科技辅导员成果获奖1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同时还获得专项奖8项、专利申请奖4项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荣誉奖1项。

作为东莞科学教育的核心品牌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走过19年发展历程,参赛学校从80所增至400余所,年参赛作品由830项跃升至近2000项,为“东莞智造”培育了扎实的创新人才储备。这一持续提升的科创教育实践,生动诠释了东莞市科学教育改革的卓越成效,彰显了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赛事现场

本届大赛由广东省科协、教育厅、科技厅联合主办,吸引了全省22支代表队、500余名师生参与,共有306项青少年创新成果和100项教师科教成果同台竞技。大赛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创新交流平台,更成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科创实力的重要窗口。

东莞获得一等奖的项目包括《利用关键点和语谱图的便携式AI手语翻译机》《利用蛋白质吸附油脂原理实现厨余再利用及“菜”情反馈装置》等11项。

其中,东莞市塘厦第二初级中学杨浩宇、喻子尧、刘宝成同学的作品《利用关键点和语谱图的便携式AI手语翻译机》,是一款为听力障碍人群量身打造的便携式人工智能翻译设备。设备通过关键点提取与神经网络模型,精准识别手语内容并实时显示,支持语音转文字和双向交流,助力听障者与他人顺畅沟通。

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严湘杰同学的作品《利用蛋白质吸附油脂原理实现厨余再利用及“菜”情反馈装置》,结合视觉检测与称重传感器,能实时分析剩菜种类及总量,助力学校优化菜品、实现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为厨余管理提供了高效、可持续的新模式。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卢昊谦同学的作品《一种不易倒可升降且具有自主识别和统计功能的训练跨栏架》,针对传统的训练跨栏架痛点,设计并制作出一款具有可自主回弹、语音提醒、自动升降、指纹识别和跨栏数据统计功能的训练跨栏架,可在体育教学、课余训练、校级比赛、社区体育等场所推广应用,有效提高跨栏训练的效率和安全性。

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陈浠同学的作品《一种运用环境感知与用户行为适应的老年穿搭智能鞋柜》,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视力下降、关节弱化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通过AI技术分析用户出行场景、实时天气及服装数据,智能推荐适配鞋款,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降低安全隐患。

文丨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东教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