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唐卡颜料。
在拉萨八廓街上的一家店铺内,95后小伙儿南吉合多杰正用指尖引导着铜金丝线在木板上“生长”。这位并非出身唐卡世家的年轻人,以“掐丝”为骨,釉彩为魂,将传统唐卡艺术推向创新与普及的前沿。南吉合多杰始终致力于消弭唐卡与当代年轻人之间的隔阂。他在八廓街开设掐丝唐卡文创体验馆,将千年唐卡技艺解构为掌心可握的现代文创,实现了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的跨时空共鸣。他不仅精细复刻着金属丝线毫厘间的永恒心跳,更让这门古老艺术以轻盈、日常的姿态,重新跃动于年轻一代的生活之中。
铜丝和釉
毫厘之间的掐丝唐卡
南吉合多杰正在绘制《冈仁波齐》。
南吉合多杰的声音低沉,目光却如焊在金属丝之上:“这叫掐丝。是骨,撑起整幅画的魂。”指尖那抹铜金丝线,正沿着粉本图样游走。这粉本,便是预先描好的画稿根基。
掐丝唐卡的基本步骤,始于对板材的精心打磨与草图轮廓的绘制。随后,便是赋予它“骨”的过程。选图是第一步——图稿或专为掐丝珐琅创作,或选自精美国画、油画乃至照片。选定后,将图稿覆于板材,下垫复写纸,用笔一丝不苟地描摹,确保图案精准落于板面。
接着是刷胶。小刷子蘸取黏丝胶,在需要粘贴金属丝的部位均匀涂抹。“胶液需薄而匀,太厚就容易结疙瘩。”南吉合多杰一边操作着,一边向记者介绍。“随后用工具将金属丝捋直,镊子夹住丝头,依着图案的曲线弯折,手指按压固定,使丝线贴合板面。”说完,他用剪刀以九十度角利落地剪断。
这毫厘间的精准,确保了后续釉彩不会溢出“串色”,也让金丝构成的画面流畅生动,宛若天成。细看南吉合多杰手下的接口,竟无丝毫嵌接之痕。他手下的正是一幅色彩艳丽的花卉,细密流畅的褶皱,全靠铜丝立体的起伏来诉说枝蔓柔软。
下一步是“点蓝”,为骨架注入血肉与灵魂,上色点蓝是整幅画完善境界的关键。釉料首先需经淘洗,填充要求极其严格。他取过细长的铜铲,轻挑一点孔雀石粉入水,小铲尖探入铜丝圈出的微小区域,轻轻一送,釉浆便有了生命,顺铜丝内壁滑下,填满不足半毫米深的“沟壑”。“色彩需分明,过渡要平和,层次得鲜明,串色、漏色、露底板都是大忌。”点蓝之后,还需经过晾晒、最后定型(制裱)等工序,一件作品才算完成。
线条美
金属描出的人生曲线
南吉合多杰工作室内掌心大小的掐丝唐卡。
与那些家学渊源的唐卡画师不同,南吉合多杰生于青海海西一个普通藏族家庭。虽然没有家族技艺传承,但幼时他就喜欢在作业本的空白页上描摹藏式家具上的彩绘图案。真正叩开唐卡之门的,是高中一堂美术课。
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随意勾勒几下,便用唐卡绘画的手法画出了一幅《吉祥八宝》中的《双鱼图》。满室赞叹声中,南吉合多杰面色平静,只淡然道自己也可以做到。但自小喜欢画画的他知道,要如此流畅地用粉笔勾勒出那些线条有多难。“那天,我好像真正触到了唐卡的心跳。”
于是,高考时他便毅然地报考了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正式开始系统地学习唐卡绘画。或许是高中那堂课的震撼,让他对线条之美格外痴迷。大二那年,他选修了同样以线条构筑视觉的掐丝课程。
“本来只是想借掐丝来锤炼对线条的掌控,没想到一旦接触就沉溺其中了。”南吉合多杰说,唐卡本身就是线条美发挥到极致的一门艺术,兼具柔美与狂放,而这种美竟然能借金属得以呈现,甚至更为立体,走势愈发具体可触,让他叹为观止。一门选修课,他因热爱深耕了一年。
毕业后,南吉合多杰成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所职校的美术老师,但一有时间他还是会在宿舍里练习掐丝唐卡技艺。“工作安稳清闲,薪酬可观,但我总觉得少了什么,比起现在的闲适,我更怀念以前上学时画唐卡的感觉。”次年,他考上西藏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继续深造唐卡绘画。
近和新
方寸间让古老艺术轻盈续写
南吉合多杰工作室内的掐丝唐卡。
研究生的几年,拉萨的艺术气息一直浸染着他。在导师和同道之人的鼓励下,他最终选择留在日光之城,并在八廓街开设一家掐丝唐卡文创体验馆。南吉合多杰深感,唐卡艺术历经千载,时光赋予这门艺术的同时,却悄然在它与年轻世代间划下沟壑。“大家对它的印象更多是肃穆庄严,于是态度也多是敬畏有余而亲近不足,更遑论了解与学习。”他希望这门艺术能以更轻盈、更日常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于是,在他的工作室里,陈列的多是盈握可藏的掐丝珐琅小画:2025年春节档动漫《哪吒2》里灵动跳脱的角色,山河的轮廓、童年记忆里优雅神秘的九色鹿,憨态可掬的熊猫,还有在缤纷花树下奔跑嬉戏的藏族姑娘……传统吉祥纹样被解构、再创造,与现代的审美和情感产生奇妙的共鸣。
南吉合多杰工作室内的掐丝唐卡。
他拿起一枚掌心大小的石头,铜丝在其上掐出精细的花朵轮廓,釉彩点染着柔和的蓝与绿,小巧玲珑却意趣盎然。这些作品是可以置于案头、握在掌心、赠予友人的美好物件,承载着祝福、回忆或单纯的喜爱。
暮色温柔地漫入八廓街,游客的喧闹渐次平息。南吉合多杰捻亮案头那盏温暖的工作灯。光晕笼罩着他微微前倾的身影,也笼罩着木板上那幅还没完成的《冈仁波齐》——金属丝在柔光下静静闪烁,细若游丝,却透着一股韧劲。这门以铜丝为笔、釉彩为墨的手艺,于方寸木板上,在金属与矿粉的交织中,正安静地续写着自己的故事——微小如尘埃,却磅礴如永恒。
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青岛新闻网7月23日讯(记者 任俊峰)7月22日,由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西安美术学院主办,青岛市公共空间艺术促进中心、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雕塑艺术研究所、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青岛创作展示中心、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承办的“匠心筑梦·
2025-07-23 14:05:00千年曲艺魂,绽放敕勒川!7月28日,“歌游内蒙古”北疆文化活动季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将在如意广场举行开幕式。30支精英团队巅峰对决,三场文化展演精彩纷呈,闭幕式上,更有曲协名家领衔“送欢笑 到基层”演出,让传统艺术点燃万家灯火!(来源:草原云)
2025-07-23 09:10:00图为清徐蓝天救援队员们正在制作泥塑作品。图为非遗蛋雕技艺培训现场。本报讯(见习记者 孙佳敏 通讯员 乔翀飞 文/摄)7月4日,清徐县妇联分别在清徐蓝天救援队、柳杜乡南青堆村开展“妇乐坊”妇女素质提升培训活动,通过传授非遗蛋雕、泥塑等技艺帮助妇女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她力量”。当日上午,清徐蓝天救
2025-07-06 18:12:00交汇点讯 “我爱江苏,南哥加油!”7月5日晚,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六轮南京对战苏州的比赛正激烈进行中。观众席上,一位小球迷举着手工绘制、藏汉双语的横幅为球员们加油助威。这位特殊的球迷是13岁的藏族男孩曼拉杰,来自2000多公里外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这是曼拉杰第
2025-07-06 17:03:00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刘喆2025年6月30日上午,建德市三江口畔的松口村传来阵阵清越笛声,由三都镇人民政府、三都镇总工会、三都镇团委、三都镇妇联携手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爱心托班”的形式组织开展的“山里有乐·乐润童心”新安小工匠暑期夏令营正式开班。这场以音乐为媒、文化为魂的夏日之约,通过文化特派
2025-07-03 09: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