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传来的一则消息令人振奋——2024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组织开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态监测工作,初步摸清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生物本底。尤其在白洋淀鸪丁淀发现了一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五月四节蜉(Baetis majus)。经过形态学专家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精确比对,证实了这一中国新记录种的存在。这一发现,说明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淀泊湖河水质好不好,生物来投票。连续四年,白洋淀水质保持在Ⅲ类,稳居中国良好湖泊行列。好水质来之不易,这一成就不仅体现在监测数据上,更直观的反映是:白洋淀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迎来历史性增长。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华北明珠”重放光彩体现了白洋淀水生态系统性治理的必要性。多年来,通过拆除围堤围埝、打通补水河道、实施“引黄济淀”工程等,白洋淀水域面积从170平方公里恢复到约300平方公里。这种全域统筹的治理模式,打破了“头痛医头”的旧思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4月14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实验室内,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监测处负责人、一级业务主办乔雅君正在展示标本样本瓶中的五月四节蜉。河北日报记者李畅摄
于民而言,“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是淀边人记忆中白洋淀的美好样子,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近年来,随着修复工作的持续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淀中村、淀边村实施了生活污水、垃圾、厕所等一体化综合治理,处理后的中水通过管道排到淀外进行资源化利用,大幅减少入淀污染,水质实现持续改善。
作为“华北之肾”,白洋淀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要问生态保护做得如何,种类越来越丰富的生物最有发言权。数字无言,却最有力量。截至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达295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89种,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更是在此安家繁衍,一度被认为在中国绝迹的彩鹮也在这里被发现了踪迹。野生鱼类恢复至48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21种。
生物多样性提升了城市发展的“含金量”。如今的白洋淀成了热门景点,淀边的菱角、莲藕、鸡头米、咸鸭蛋等特色农产品也走俏市场。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带动民生,在民生改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生态,无疑是一条共赢之路。
水质改善不能仅靠数据达标,更需生态系统的整体复苏。从青头潜鸭到五月四节蜉,从“水下森林”到“候鸟天堂”,每一种生物的回归都彰显了环境治理的成效。与此同时,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也为湿地保护提供了重要借鉴——唯有尊重自然规律,让生物投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共生。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
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 题:精神薪火相传 十年益心同行——记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成立10周年记者 张素“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2025-07-25 18:16: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夏天的感觉,往往来自“瓜果”。超市整瓜自选、街头现切瓜摊、鲜果社区团购、各类水果茶饮等,让人们有了多元选择。“瓜果自由”的背后,是农业发展结下的“甜果”。自主育种,南繁北育,让瓜果的优质品种更多、单产有效提升;技术赋能、生态涵养,让戈壁滩可变西瓜田;电商与冷链的布局,瓜果从地头
2025-07-24 18:27:00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高温不断、暴雨如注、台风侵扰,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大家感觉天气变化明显“激烈”了不少。今年我国于3月15日进入汛期,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如何?未来需注意哪些高影响天气?各地应如何防范?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在中国气象局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2025-07-24 01:08:00文|牛刀财经闲鱼变了。最初,闲鱼只是个单纯的闲置交易平台,如今却早已突破边界,成了各类“神奇事件”的策源地。有趣的是,此前知名导演于正跑到闲鱼招募演员,截止7月初已收到超4万份简历,这样的跨界联动在过去难以想象。(图片来源:微博)有人调侃“人类对闲鱼的开发还不到1%”,如今,闲鱼早已挣脱了单纯闲置交
2025-07-23 18:26:00开着空调的商铺,正在成为老年人的“避暑胜地”。盛夏时节,山东聊城一家肯德基最近挤满了老人。早饭过后,许多老人就去那儿打牌、聊天、打盹,一坐就是一天。店员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类似的避暑场景,近年来在各地城市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挤进商场、地铁站、银行营业厅、便利店。这些本该是临时歇脚的商业空间
2025-07-23 09: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