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优然牧业首创研发推出了国内首款反刍动物减碳增产饲料、饲喂后口感接近草原羊的肉羊饲料新品和肉牛羊复合菌种多级发酵饲料三大新产品。其中,专为反刍动物营养设计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元益牧YXC”主要是提升农业副产物利用效率,促进牛羊健康生长。优然牧业技术团队创新性地利用玉米皮、麸皮、酒糟等副产物,攻克了传统饲料结构消化率低的问题。通过新菌种研发、新机制创新和新工艺突破三大技术革新,并根据奶牛、肉牛羊等不同畜种的营养需要,分别研发了不同配方,打造了“奶牛专用款”和“肉牛羊专用款”。目前,“肉牛羊复合菌种多级发酵饲料新品”已经上市。
生物发酵饲料究竟是什么?通俗理解就是用碱面或酵母发面后蒸的馒头,这样的馒头松软可口,远比“死面”馒头好吃易消化。从专业层面理解,生物发酵饲料就是运用生物技术做新型饲料,以饲料原料和添加剂为对象,以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为手段,利用微生物发酵工程开发的新型饲料。
技术突破1:“竭尽菌能”研发新菌种
优然牧业技术团队依据菌种活性、产酶能力、发酵风味、拮抗性四大评估原则,从4万多株菌种中筛选出酿酒酵母、植物乳酸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株高性能菌种。这些菌种具备“活性高且可快速大量增殖”“产酶能力突出”“发酵产物芳香浓郁”“多菌种复合发酵协同力强”等显著优势,真正实现了“万里挑一”的精准筛选。
技术突破2:首创三菌复合发酵调节机制
优然牧业技术团队通过大数据和代谢组学研究,深入解析了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维生素等)的高效协同作用机制,首创三菌复合发酵调节机制。通过菌种间的高效协同,这些益生菌在动物肠道内持续发挥作用,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进一步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使动物生长更加健康。
技术突破3:开发出两级发酵工艺
经过近千次实验研究,优然牧业技术团队基于益生菌活性规律,创新性地开发了“精准有氧发酵”和“深度厌氧发酵”两级发酵工艺,实现了饲料营养的革命性突破。这种工艺创新有效弥补了传统饲料原料中活性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不足,显著提升了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转化率,从而改善了动物肠道健康和菌群平衡。
优然牧业通过创新应用三大核心技术并进行饲喂试验,充分发挥微生物效能,显著提升了原料的营养价值与功效:肉牛羊干物质采食量提高2%以上,日增重提升12%以上,农户养殖肉牛羊每天每头可增加收益0.9-3.5元。
“我们不仅致力于技术创新,更注重科研成果的本土化应用。”优然牧业技术团队紧密围绕内蒙古打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部署,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持续推进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为养殖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环保的反刍动物养殖系统化解决方案。
丨本期编辑:冯晓敏
丨校读:冯晓敏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乳业时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
广告热线:0471-6564013 6564046
相关文章
在9月10日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名单和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为推进高校一流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2025年组织开展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和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工作。第三批认定名单中
2025-09-09 07:04:00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其中具有引领作用的颠覆性技术,正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工智能+”行动迎来重要进展。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2025-09-06 12:23:00近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材料赛道、资源开采赛道(高职组)以及教育与体育赛道(中职组)赛事已落下帷幕。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4支代表队代表甘肃省荣耀出战,获得2金2铜的优异成绩,创下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新高。△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参赛选手合影本次材料赛道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的7
2025-09-04 15:48:00Transparency“制造业当家”催生制造业企业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升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而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记者近日采访五邑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机自学院”)获悉,五邑大学机械专业学位点联合省级研究机构以及“国家小巨人”企业,打造“双向互哺
2025-08-31 18:35:00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高精度年代学研究,首次精确测定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这一发现精准限定了该盆地形成的时间,将月球“撞击风暴”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有助于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该成果8月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在这项研究工
2025-08-20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