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春天,当冯勤凯在深圳航空公司的劳动合同上签下名字时,这位曾经的空军飞行员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即将迎来“第二次起飞”——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蓝天卫士,到南海之滨的民航机长,再到深圳这座城市的“热血使者”。
冯勤凯在东海航空飞机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二十年间,他累计献血86次、志愿服务1350小时,用热血与热忱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深圳故事”。
1
从鞍山到深圳
他决定从零开始
1987年盛夏,18岁的冯勤凯走出辽宁鞍山,考入空军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座舱里的极限操作、云层中的战术训练,构成了他前半生的底色。
冯勤凯
2002年的冬日,空军某机场的停机坪上,33岁的冯勤凯最后一次抚摸歼击机的机翼。停飞命令下达时,这位曾荣立二等功的飞行员面临新的选择:按部就班转业回老家鞍山,过上安稳的生活;或是抓住国内民航业崛起的机遇,南下闯一条未知的新路。
“当时,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民航事业,给了部队转业飞行员重新起飞的机会,你有2000小时战斗机飞行经历,不如去北上广深这些城市闯闯。”正当冯勤凯犹豫不决时,一位知心大哥的话点醒了他。
他打听到当时的深圳正借着民航发展的东风敞开怀抱,尽管35岁再从头学民航驾驶让他“心里打鼓”,但他仍然决定咬牙一搏。冯勤凯主动给鞍山军转办写下自愿不安置的保证书。他联系了深圳航空公司,打算从零开始学习民航飞行,努力拿到民航飞行员执照。
2
就像F1车手改开大巴
战斗机思维必须调整
初来乍到的冯勤凯,被深圳航空安置在位于南山区学府路的华联小区宿舍楼里。每天清晨6点,冯勤凯会骑车去附近的荔香公园打篮球健身,打完球回来就啃着早餐一头扎进书本:从民航法规到气象学,从英语术语到模拟机操作,35岁的他几乎每天都学习到深夜。
“战斗机飞的是极限,追求飞机的极限性能,而民航强调的是安全、平稳、舒适。”冯勤凯真正接触民航才发现,从战斗机到民航机,不仅是机型的改变,更是理念的重塑,民航所有的训练都围绕安全展开。“就像F1车手改开大巴,思维必须调整。”冯勤凯这样形容。
回忆起学习备考,冯勤凯至今清晰地记得那段日子的压力和艰辛。为了更高效地学习,他兜里总揣着写满专业词汇的小本子;为了减少开销,他大半年没下过一次馆子,每考过一科才敢去吃顿像样的慰劳一下自己……
从私用驾驶员执照到商用驾驶员执照,再到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冯勤凯参加了各类培训,通过了几十场考试,完成上百小时的模拟机训练,并一步步获得民航飞行资格,最终从战斗机飞行员转型为一名民航飞行员。
2005年初,当深航的劳动合同递到他手里时,冯勤凯笑了——那些在宿舍熬过的夜、在模拟机房流的汗,终于换来了在深圳扎根的资格。
3
在深圳落户扎根
他爱上了这座城市
为解决转业飞行员的落户问题,深航主动帮冯勤凯申办了副高职称,并为他在深圳政策框架内找到落户最便捷的方法。冯勤凯去南山公安分局办理落户时还有些忐忑,没想到窗口的工作人员一看材料就笑着说:“您有副高职称,可以直接走深圳市公安局的绿色通道。”窗口的工作人员帮他列了张清单,逐条指导他准备资料。
去深圳市公安局交完材料后过了两周时间,冯勤凯就顺利拿到了户口准迁证,正式在深圳落户了。“整个过程规范高效,比想象中顺利多了。”回顾这段历程,他对深圳的务实、高效、包容深有感触。城市的这些精神特质,也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细节中不断显现。
就这样,冯勤凯在深圳实现了人生的“二次起飞”,他也随之迎来了忙碌的飞行生活。
2006年,深航对飞行员推出一批安居房,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40多万元,远低于市场价,不过这对积蓄不多的冯勤凯来说也是个大数目,他和妻子商量后一咬牙找了银行办理按揭。冯勤凯笑称自己此前从未听过“按揭”这个词,银行工作人员讲解了很久才弄明白。
冯勤凯在深圳有了自己的家。钥匙交付那天,他忽然想起一位前辈说的话:“深圳会用行动回报每一位奋斗者。”两年后,妻子也从部队医院转业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一家人终于在深圳团圆了。
工作和生活步入正轨后,冯勤凯也一步步从副驾驶晋升到机长,后来又离开深航,进入东海航空工作。“航空公司都非常注重飞行员的培训,东海航空的飞行员还在去年的民航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冯勤凯说。
4
从无偿献血到志愿服务
把温暖传递下去
工作之余,冯勤凯还是位无偿献血志愿者。在部队时,因为飞行训练强度大,不提倡献血,冯勤凯仅在停飞后献过4次血。没想到来到深圳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无偿献血结缘,成为一名献血达人。
冯勤凯在华强北捐血站献血。 受访者供图
刚到深圳没多久,冯勤凯和朋友去华强北逛街,看到有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街头宣传无偿献血,他便撸起袖子去献了400毫升。
由于职业特殊,冯勤凯必须时刻保持身体健康、状态最佳,加上原来飞行任务比较多,他只能选在休假期间才去献血。近几年,随着飞行任务的减少,冯勤凯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开始了“计划型”定期献血。
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冯勤凯结识了许多志愿者,他深受感染,很快就在网上申请报名,参加了深圳市血液中心组织的培训、实习,成为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队员。在工作之余,他常去街头做志愿者,宣传无偿献血的同时,积极招募新的志愿者。
冯勤凯很喜欢现在的生活,他觉得业余时间能和志愿者聚在一起为社会做点事很开心。他的妻子也很支持他参与志愿服务,儿子在年满18周岁的那年,冯勤凯特意带着他去完成了“成人礼”——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
如今,冯勤凯已经在深圳献血86次,志愿服务累计达1350小时。他常和儿子说起第一次在深圳献血的场景:“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机会,咱们也得为它添点暖。”
“力所能及,回馈社会”是冯勤凯做志愿者内心朴素的想法。“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我们的宣传口号,我自己的感受也是这样。我来深圳20年,享受了时代发展的红利,现在有余力,我很愿意为社会做点小贡献。大贡献做不了,就献点血,回馈社会、回馈城市,我觉得挺好。”冯勤凯说。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相关文章
暑假期间,岫岩偏岭爱心书屋在岫岩县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暑期爱心托管志愿服务,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了便利条件。暑假里的偏岭爱心书屋热闹非凡,身着红色马甲的大学生志愿者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耐心解答着各种问题。这个暑假,偏岭爱心书屋的“暑期爱心托管班”再次
2025-08-16 11:08:00来源:中国台湾网中国台湾网8月11日讯 据台湾“中天新闻网”报道,726“大罢免”大失败,岛内罢免团体近日通过直播讨论失败原因,意外透露其组织年龄构成。根据罢团所述,总共约300名志愿者中,仅有4人是大学生,主要成员集中在35至45岁之间。对此,台网友在社交媒体热议,“好险只有4位,台湾以后还有救”
2025-08-11 16:14:00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钧政编者按:“小河弯弯”蝶变“科创引擎”。国务院河套《规划》发布两周年在即,河套深圳园区以“一月一个样、一年大变样”姿态拼搏奋斗、蓬勃向新,锚定高质量完成规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发展建设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深圳商报此次聚焦河套合作区产业发展新生态、新模式、新成果,推出“河套
2025-08-10 08:44:00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王东杰据视觉中国文物“出差”正引发热潮。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便是一例:788件展品中95%以上首次亮相亚洲,它们结束13个月的跨国“旅居”后,将于8月17日闭幕返回埃及。自7月19日开幕以来,日均约7000人次前来“约会”木乃伊,其中七成观众专程赴沪。文
2025-08-08 13:22:002005年的春天,当冯勤凯在深圳航空公司的劳动合同上签下名字时,这位曾经的空军飞行员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即将迎来“第二次起飞”——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蓝天卫士,到南海之滨的民航机长,再到深圳这座城市的“热血使者”。冯勤凯在东海航空飞机前留影。受访者供图二十年间,他累计献血86次、志愿服务1350
2025-08-08 08: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