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邹德平)近日,在宜都市国家柑橘公园北侧,周家河村大堰原种场片区里,大型拖拉机在田野间正来回穿梭。翻土、开沟、播种、覆土,一气呵成的机械化作业,伴着轰鸣的引擎声与清新的泥土芬芳,绘就出一幅蓬勃的春耕图景。
然而,这片生机盎然的“粮仓”,曾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它的蜕变,正是当地盘活土地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大堰原种场曾是宜都市农业农村局下属单位,早年由农场职工种植草莓等经济作物。随着宜都市国通公司收储土地,职工陆续退出耕作,这片沃土因缺乏系统管理逐渐荒芜。杂草疯长、土地闲置,不仅浪费资源,更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顽疾”。
为破解土地撂荒困局,宜都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探索,将原种场片区托管给红花套镇周家河村村委会。村委会迅速启动集约化整治:组织人力清除杂草、平整地块、修缮沟渠,对350亩土地进行系统复垦;同时统一规划种植高产玉米,通过“集中流转、连片开发”模式,将碎片化荒地整合为标准化农田。从机械化播种到科学化管护,全程高效运作,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如今,300亩玉米已完成规模化种植,预计年产量可达30万斤。这不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添了“底气”,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约20万元。周家河村党总支书记熊忠算了一笔“双收益账”:“玉米规模化种植既守住了耕地红线,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而收益也将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红花套镇人大主席郭先华表示,大堰原种场的成功复垦,为全镇土地盘活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未来将推广“托管+农户参与”模式,鼓励村民参与田间管理,探索轮作、套种等多元种植方式,进一步释放土地潜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从闲置荒地到希望粮仓,周家河村以“托管+整治”唤醒沉睡资源,演绎了土地重生的精彩故事。这片孕育丰收的玉米田,见证着政府、乡村与土地的“携手耕耘”,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沃土生金”的鲜活样板。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央广网阜阳7月9日消息(记者张琳琳 徐鹏)“她清醒后,搂着我说‘阿姨,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你给我的’!”7月8日晚,守在玉米摊位前的刘玉荣说起前一天救起落水女孩的事,满是庆幸。7月7日中午,这位年轻女孩在山东省青岛市栈桥附近海边捡拾不慎滑落到礁石缝隙的手机时,被海浪卷进海里。眼看着就要被巨浪淹没,在附近
2025-07-09 17:58:00【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近日,团黑龙江省绥化市委联合绥化学院团委,组织50余名绥化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数个乡镇村屯,开展“青春志愿行 同绘乡村梦”墙体彩绘活动。活动现场,绥化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分组协作,分工明确。从方案设计、绘制线稿到调和色彩,每个环节都严谨细致、井然有序,以墙为纸、以笔为媒,用绚
2025-07-09 13:49:00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郑栅洁表示,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1/3,船舶和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有
2025-07-09 11:02:00图为清徐蓝天救援队员们正在制作泥塑作品。图为非遗蛋雕技艺培训现场。本报讯(见习记者 孙佳敏 通讯员 乔翀飞 文/摄)7月4日,清徐县妇联分别在清徐蓝天救援队、柳杜乡南青堆村开展“妇乐坊”妇女素质提升培训活动,通过传授非遗蛋雕、泥塑等技艺帮助妇女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她力量”。当日上午,清徐蓝天救
2025-07-06 18:12:00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赣州市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错落分布的农房与莲田、山峦、旅游公路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绿意盎然、和美宜居的山乡画卷。人民网 朱海鹏摄人民网石城7月2日电 (朱海鹏)近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错落分布的农房与莲田、山峦、旅游公路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绿意盎然、和美宜居的山乡画
2025-07-03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