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统筹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3 06:34: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提到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截至2025年3月份,全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387万架,日均低空飞行架次突破50万,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800亿元,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发展低空经济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是满足需求、带动新产业崛起的重要途径。从供需双方来看,很多围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创新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比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可考虑将服务区的设计和低空旅游相结合,拓展传统交通服务项目;通过低空救援等,有效改善传统医疗救助拥堵等问题;通过无人机实现街道、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远程监测,实现预警、报警和及时处理等。此外,低空载人和货物运输,远程消防、农药喷洒、除冰、清理等作业都是低空经济中常见的应用领域。

发展低空经济能更好地反向带动关联领域的科技创新。比如,现有部分低空载人设备在电池动力、材料以及抗气候、抗通信干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问题,要持续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尤其是新材料、动力源(如固态电池、充电技术等)、系统控制、安防救援技术等进行突破。同时,还要在飞行器的停放和续航网点的规划、建设上进行探索,以技术创新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创新。

发展低空经济对实现跨地区一体化数据协同具有促进作用。低空飞行器在进行跨地域客货运的合理和安全运行方面都需要跨区域数据的协同支撑,通过低空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打通相关数据,可以更好地保障低空运行。反之,发展低空经济也必然会带动跨区域相关数据的一体化协同管理和治理的有效创新,这对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提升跨区域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通过低空经济实现跨地区人群的生活和健康数据挖掘、健康检测和预警等。

此外,发展低空经济对推动国家社会治理、解决民生问题、提升安防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利用无人机巡视街道、社区等获取及时预警信息,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利用无人机进行交通事故快速侦察、取证等可有效缓解拥堵,同时通过无人机对事故进行勘察,可初步预判人员受伤程度,并及时将数据传到附近医院,准备救助预案等。

当前,低空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需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关注:

首先,发展低空经济应避免同质化。要因地制宜、加强创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地区目标定位有机结合,必须考虑清楚发展低空经济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痛点、应用场景和用途等,才能更好地通过模式创新、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运营优化来挖掘低空产业及关联产业的价值。

其次,要强化安全和技术创新。安全保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要综合考虑技术研发、飞行器设计、制造工艺、飞行路线和网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集成与测试、风险预警与防范等多个方面,确保低空运行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完善相关政策并积极宣传引导。要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低空产业和关联产业,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培养低空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让民众接受并参与低空经济发展,挖掘更多可共享资源(如私域屋顶、阳台、院落等),统筹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姚建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