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6月25日讯(记者 王玉龙)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而来的网络暴力、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网络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维护网络秩序?如何在技术创新的同时防范伦理风险?这些问题的答案,关键在于把握好几组核心关系。
自由表达与责任约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赋予每个人发声的权利,但自由不等于无序。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从“杭州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到“刘学州遭遇网暴自杀”,悲剧一再提醒我们: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不能成为肆意攻击他人的保护伞。
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本质上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法规已明确划定了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但法律的约束只是底线,真正的文明还需依赖网民的自律。平台应优化内容审核机制,既避免过度删帖侵害表达权,也要及时遏制恶意言论。而作为普通网民,在敲下键盘前不妨多问一句:“我的言论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开放共享与安全防护:数据时代的两难选择
互联网的开放性是它最大的魅力,但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的风险。2021年,某知名社交平台因数据泄露被罚款数亿元;2023年,AI换脸技术滥用导致“深度伪造”诈骗激增。这些案例表明,开放与安全必须同步推进。
技术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一方面,平台应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另一方面,用户也需提高安全意识,避免随意授权APP权限。此外,监管部门可借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推动数据使用的透明化,让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必担忧“数据裸奔”。
多元声音与主流共识:如何在“信息茧房”中破圈?
互联网的算法推荐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也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不同群体之间的认知割裂日益严重,甚至演变成极端对立的网络骂战。例如,在性别、地域、职业等议题上,情绪化表达往往掩盖了理性讨论的空间。
多元不等于对立,包容不意味着纵容。网络文明的建设,既需要尊重个体表达,也要推动社会共识的形成。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例如设置热点话题的理性讨论专区,邀请专家进行权威解读,减少谣言和偏激观点的传播。同时,算法推荐机制应适当引入“破圈”逻辑,让用户接触到不同视角的信息,避免陷入认知闭环。
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AI时代的文明挑战
ChatGPT的爆火让生成式AI成为焦点,但随之而来的虚假信息、版权争议、就业冲击等问题也引发担忧。例如,有人利用AI伪造名人言论,甚至生成诈骗信息;AI绘画是否侵犯原创艺术家权益,仍在法律灰色地带。
科技向善,不能仅靠企业自觉,还需制度护航。我国已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AI生成内容需标识来源,并禁止用于非法用途。但法规的落实仍需多方努力:技术公司应设置伦理审查机制,用户需提高信息鉴别能力,而监管机构则要动态调整政策,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个体行为与集体利益:从“数字居民”到“数字公民”
网络空间是由无数个体行为共同塑造的。一个人的谣言可能引发社会恐慌,一次善意转发却能助力公益。例如,“鸿星尔克野性消费”事件展现了网民的正向力量,而“成都确诊女孩遭网暴”则暴露了集体非理性的危害。
文明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个网民从“旁观者”变成“建设者”。这包括:拒绝网络暴力,不参与人肉搜索、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提升媒介素养,学会辨别虚假新闻,警惕情绪化标题党;积极参与治理,遇到违规内容及时举报,而非“围观吃瓜”,等等。
网络文明需要共建共治。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它的影响是真实的。建设网络文明,既不能靠“一刀切”的强硬管控,也不能放任自流。政府、企业、网民三方须协同努力:政府完善法规,提供清晰的治理框架;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优化算法和管理机制;网民自律慎独,做理性文明的“数字公民”。唯有在自由与秩序、创新与规范、个体与集体之间找到平衡点,网络空间才能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章
开栏的话2024年7月至今,云南各州市积极开展乡村“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为推动乡村文明,从家长抓起,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升群众综合素养和社会文明,云南文明网、“文明云南”微信公众号、云南网、“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推出
2025-07-10 09:01:00北京7月7日电(记者 郎朗)最近,有网友捡到演员金世佳的身份证,并将部分信息模糊后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 图为金世佳。来源:金世佳工作室微博 有部分网友质疑,公开金世佳未打码证件信息是否涉嫌侵权?对此,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安翔告诉中新网,身份证里有典型的个人隐私信息,捡到艺人的身份证直
2025-07-07 16:47:007 月 3 日深夜,罗马仕被曝出停工停产,工资只发到 6 月份。微博热搜上出现了 #罗马仕 倒闭# 的词条。图源:微博事情得从 6 月初说起,北京多所高校就下发“停用罗马仕充电宝”的通知,理由是 “充电时比其他品牌更容易爆炸”。北京联合大学甚至发生过充电宝自燃事件,消防部门都介入提醒风险了。6 月
2025-07-04 15:20:00近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内蒙古艺术学院文艺表演实践队、团县委开展了以“校地共建进社区 文明实践惠民生”为主题的文艺活动,生动诠释了校地共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精准服务基层的积极探索。活动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化“校地联动”机制、拓展实践育人平台实践。组织内蒙古艺术学院优秀青年学生组
2025-07-04 09:29:00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河北省纪委监委消息: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河北省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于施洋公开信息显示,于施洋出生于1974年,研究员,管理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025-07-03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