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衰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从身体功能的下降,到年龄相关的疾病,再到由此导致的过早死亡,这个过程会涉及很多影响因素。2024年11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的分子变化,在《自然衰老》发表的研究还认为,这个衰老的过程甚至不是线性地稳步推进,而是分别在44岁和60岁前后明显地出现衰老迹象。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广泛差异,这个过程就更不一样了。
特别是遗传因素,随着公众对疾病遗传风险认识的加深,一些人笃信“长寿基因”的决定性作用,觉得一切健康结果都是命运安排好的,个人怎么做、怎么选择都无关紧要,因而总是倾向于忽视健康行为等后天环境因素。但实际上,根据科学家对大量家谱数据的分析,遗传对寿命的影响被人们普遍高估了,有数据认为寿命的遗传率甚至不足10%。至于后天的各类环境因素,究竟会对人一生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相关的综合分析还比较缺乏。
对大量家谱数据的分析表明,遗传对寿命的影响被人们普遍高估了。视觉中国|图
最近,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就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中近50万人的数据,对致人衰老和死亡的遗传和环境因素,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其中,特别比较了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这两方面的因素,对年龄相关疾病和过早死亡等健康结果的影响。而研究表明,对于二十多种主要的疾病,相比年龄和性别等基本信息,遗传因素只能额外解释不到2个百分点的死亡率变化,而后天的一些环境因素则可以额外解释17个百分点的死亡率变化,解释力明显更高。
参与这项研究的奥斯汀·阿真蒂耶里(M. Austin Argentieri)现为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应该说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信息,我们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刻在基因里,而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政策做些事情来改变的。”
奥斯汀·阿真蒂耶里主要就是研究人类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遗传、生物和环境决定因素等问题。他介绍,最新研究表明,“可改变的环境暴露因素对解释一个人的死亡风险和许多慢性疾病非常重要”。根据对比数据,吸烟、收入、睡眠、体育活动等后天的环境因素,在肺、心脏、肝脏等相关疾病的发病方面,比遗传风险更有解释力。而相比后天环境,先天遗传对痴呆以及乳腺、前列腺和结直肠等癌症的发生更有解释力。相关研究2025年3月发表在《自然医学》,突显了遗传之外,各类环境因素对疾病和死亡风险的作用。
关于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不论是禁烟,还是多锻炼,此前其实已有大量的科学证据支撑。但相比单个行为或环境因素,最新研究的特点在于,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将各类后天因素的作用综合起来考量。并最终筛选出25种与死亡风险有独立关联的环境暴露因素。除了常见的健康行为因素外,还有不少与经济社会地位相关的,比如,收入、工作和住房等。除个别因素不可改变外,绝大部分都属于可改变的环境因素。
数据显示,其中,健康保护效应最大的包括:家庭收入较高、有工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伴侣同住而非独居或其他同居状态。危害比较大的环境因素则包括:目前吸烟、在非自有住房居住,以及经常感觉累。特别是抽烟,在研究人员随后测得的25种衰老相关的生物指标中,抽烟状态与全部25个指标都有关联,显示其在增加衰老风险方面的广泛影响。
此外,睡眠时长和家庭收入关联其中的24个指标,感觉缺乏热情的频率、自有住房情况、受教育年限,以及过去两年经历经济困难等,关联其中23个指标,这些后天环境暴露因素,在衰老相关的生物指标上都关联甚广,与此同时,还会影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可导致多种常见疾病的代谢风险因素。
除了这些衰老的生物指标,最新研究还证实,每种环境暴露因素都还同时关联多种年龄相关的疾病。比如,与吸烟有关的年龄相关疾病超过20种,家庭收入、自有住房、感到疲倦的频率、体育活动、睡眠时长等,所关联的年龄相关疾病也接近20种。平均下来,每个后天环境因素关联的年龄相关疾病多达15种。这些数据,一步步将环境暴露因素,与年龄相关疾病,以及随后的过早死亡联系起来,让这些后天因素的作用变得更为清晰。
“我们研究的所有疾病,都是英国生物样本库里的主要死亡原因。它们加起来占该队列中所有死亡原因的70%。好消息是,研究表明,这些疾病中有许多常见的基本环境暴露因素。”奥斯汀·阿真蒂耶里介绍,许多疾病都关联着一些共同的环境因素,“这意味着,在应对这些暴露方面做出改进,可能将同时改善我们对许多疾病的前景展望。”
早在2019年,哈佛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曾利用双胞胎和兄弟姐妹等样本数据,在《自然遗传学》发表大型研究,尝试估计五百多种疾病表型中,遗传和环境这两个因素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结果发现,大概40%的疾病表型可能受到遗传的影响,约25%受到空气污染、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共同生活环境的影响。而最新研究聚焦二十多种常见致死疾病,发现环境对衰老进程的影响比遗传因素要深远得多。
这种新发现有赖于详细的环境和基因数据,除了常规的身心状况、经济社会地位、居住状态等情况,研究其实还统计了很多环境暴露细节。比如,十岁时的体型和身高,以及出生前后母亲抽烟的情况,而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后天因素,经分析,一样属于驱动过早死亡和衰老的风险因素。例如,相比匀称和偏瘦的体型,十岁时体型较为丰满的话,与锻炼和睡眠情况不佳类似,同样关联着十几种疾病。
诸如此类的一些后天环境因素,单个来看,或许只能引起一小部分过早的死亡,但最新研究将它们综合起来看,就发现可以解释相当多死亡率的变化。而近年来,这些基因之外的常见因素,其影响健康的效果已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重视。以吸烟为例,美国癌症学会最近研究表明,由于控烟效果显著,吸烟率大幅下降,当地在过去五十年估计有近四百万人避免死于肺癌。
而关于肥胖,参与全球疾病负担协作研究的科学家最近也发现,过去三十多年里,全球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情况遏制失败,甚至增加了两倍,预计未来形势也不容乐观,这一公共卫生危机亟待解决。相关研究2025年3月发表在《柳叶刀》。这说明,一些不健康的现象,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反而习以为常,很可能会使相关问题加倍恶化。而最新研究中所涉及的诸多环境暴露因素,很多正属于类似不起眼的存在,容易被人们忽视。
但实际上,纵观人类寿命的变化历史,正是这些身处其中、不易察觉的时代整体环境因素的变迁,而非基因,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寿命。根据研究估计,在二十世纪之前的两千年里,人类预期寿命平均每一两个世纪才增长1岁,但在过去二百年里,寿命就实现倍增,而这期间,基因基本是稳定的。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后,人类寿命增长进一步加速,几乎每十年就增长3岁,由此增至二十一世纪初接近70岁的水平。这背后,正是公共卫生等环境因素的发展进步在起作用。
而随着人类平均年龄的增长,原本罕见的衰老相关疾病也变多了。最新研究发现,除了一些疾病会明显受到环境或基因的影响外,还有一些疾病,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正是年龄和性别,比如,食管癌、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当然,在年龄和性别解释不了的部分,环境暴露仍是主要的解释因素。
不过,同样因为环境因素包罗万象,且存在变化,而最新研究所依托的数据,只是在某个时间点收集的,无法捕捉到人一生中动态暴露的全部情况,加上样本代表性有限,相关分析虽然采取了多种方式去排除混杂因素,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且不能排除因果关系归纳错误的可能。这些不确定性,有待未来进一步优化研究设计才能排除。
就目前而言,研究总体上表明,很多年龄相关疾病背后,有着共同的环境病因,这些不仅导致了一些人因病过早死亡,也影响了人们的寿命预期。因此,为降低死亡风险,改善人们的健康,有必要对环境暴露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然而,基因难改,要改环境也不容易。
“改变健康行为是很困难的,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支持。这一切不能都落在个人的肩膀上。但实际上,我们发现,我们的社会经济和身处的环境中,有很多更基本层面的东西也在影响着健康,而这些并不总是我们能控制的。比如,收入不平等、生活条件,以及居住地的贫困程度。”奥斯汀·阿真蒂耶里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某些东西虽然在理论上是可以改变的,但并不意味着它很容易改变,“我们需要相关机构和政府都采取行动,来帮助改善这些状况,因为,它们本身就不是个人能轻易改变的东西。”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责编 朱力远
相关文章
人类的衰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从身体功能的下降,到年龄相关的疾病,再到由此导致的过早死亡,这个过程会涉及很多影响因素。2024年11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的分子变化,在《自然衰老》发表的研究还认为,这个衰老的过程甚至不是线性地稳步推进,而是分别在44岁和60岁前后明显
2025-04-22 03:30:00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牛欢扬、彭春红)4月15日,谷城经济开发区过山口社区组织6名青年志愿者,对社区长期闲置的老旧房屋及河堤区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环境面貌。活动中,志愿者们分工协作,清理闲置老屋周边的杂草和生活垃圾,并对乱堆乱放的柴火堆进行规范整理,协助居民将柴垛转移至院内整齐码
2025-04-18 17:08:00来源:万宾科技当暴雨连绵之时,观察河流或者湖泊的水位变化是城市面对的紧急任务。但是如此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何才能实现“快、准”的监测目的呢?WITBEE®万宾科技®雷达水位监测仪 EN200-D作为河湖水位监管迈入“智”时代的跳板,为为这场与洪水的博弈提供了关键援助。一、河湖水位监管有何难?1.河湖
2025-04-17 18:41:004月17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打造温暖城管优化营商环境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介绍有关情况。新黄河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济南将计划利用三年,对城区693条背街小巷开展环境精细化治理提升工作。济南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庆哲介绍,2025年,全市城管系统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项
2025-04-17 11:54:00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我们每个人的年龄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增长。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管年龄多大,也能一直保持年轻有活力的感觉。因此,心理学提出了“主观年龄”的概念,通俗来说,就是自我感觉自己像是多少岁的样子。心理学研究发现,主观年龄越大,也就是那些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越
2025-04-13 0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