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伴随着改革化险提速,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明显减少。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最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数量为4295家,相比前一年减少195家。具体来看,这些“消失”的机构以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其中村镇银行减少近百家。
2025年,金融监管部门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年度首要重点目标,而“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是中小银行改革的重要思路。以农信系统改革为例,近期监管部门已批复筹建内蒙古农商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等,这也意味着,一批万亿资产规模以上的全新“超级农商行”正在路上。
1 3年283家农村金融机构消退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过去一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明显下降。截至2024年末,农村商业银行1586家、农村信用社458家、村镇银行153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21家,分别较2023年减少44家、41家、98家、9家,四类机构数量合计下降192家。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消失”的现象屡见不鲜。证券时报记者据2021年末至2024年末数据计算,三年间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含信托公司、金融租赁、消费金融、财务公司等)合计减少307家,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合计减少283家,占比逾九成,2022年、2023年就分别减少了27家、64家。
近年来,中小银行防范化解风险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监管部门会议中被频繁提及,成为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之一。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首要提及的年度重点目标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重点提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综合采取补充资本金、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分类化解风险。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推动实现差异化、内涵式发展。
有金融研究人士认为,我国地方中小银行的重组合并在未来一段时间或时有发生。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在大幅增加后,将迎来一段洗牌期,经营能力差、自身造血能力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机构必将被淘汰。
证券时报记者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已有清徐晋商村镇银行、福建闽侯民本村镇银行、福建连城杭兴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至少13家农村金融机构被收购、合并或解散的申请得到了监管部门批复同意。
2 兼并重组与减量提质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各项举措”,锚定了未来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
为何要推进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2024年8月,申万宏源证券郑庆明等分析师在研报中认为,中小银行目前面临着金融供需失衡、盈利能力下降等窘境。
首先,是规模情结推动中小银行过分追求增量而忽视服务本土的定位,实体融资需求未有效满足但自身经营风险却不断累积;其次,是中小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包括信用成本压力,大行下沉竞争以及负债成本压力等因素拖累息差和营收;最后,是潜在风险的积聚,包括中小银行等面临地方财政承压、实体不良暴露,以及股东、管理层乱象等多重风险。
合并重组后,可以显著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规模效益,优化分支机构设置,减少银行基础设施重复投入,降低成本,同时提升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
随着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深入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处置化解风险,“工具箱”的内容不断丰富。
某研究机构的一位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监管综合尝试运用各种手段去处置与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依据的是不同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股东背景、当时的问题与风险程度,因而进行处置的手段也会有所不同。目前,最为多见的仍是以吸收合并方式处置中小银行风险,也有通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剥离不良资产,或是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参与处理不良资产的处置等方式。
“总体上,过去几年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思路日渐清晰,‘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成为主要模式。”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近日撰文指出,城商行方面以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为主;农商银行方面主要是在省联社改革过程中进行整合(有些省区是在地级市层面统一法人,有些省区则选择全省统一法人);村镇银行方面,主要是推动主发起行并购,或引入新的股东(打包转让),在缩减数量的同时,增加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不过,也有受访研究人士坦言,在中小银行进行合并或改制的过程中,仍可能因发起设立的方式、股权结构、合并程序等因素的差异,存在吸收合并或改制的实践难点。此前,金融监管部门也明确,应按照分类施策深化改革,例如“一省一策”“一行一策”等实施改革。
3 万亿级农商行将相继亮相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定位,“一省一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关注农信社改革化险。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在改革中,不同地方改革的重点和次序应有所不同。比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将化解风险放在首位,适当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和省级农商银行;而东部地区应发挥好“大平台,小法人”特点,提升法人机构竞争力。
目前,浙江、山西等10个省(自治区)农信系统改革方案获批或实施,一批新的“万亿”银行将相继亮相。
从改革模式上看,较多省份推行联合银行模式,另有少部分选择统一法人模式。在改革模式特点上,联合银行模式保留基层法人独立性,强化协同;而统一法人模式则有利于集中资源,提升抗风险能力。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筹建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开业,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贵州、湖北亦透露计划组建农商联合银行。而内蒙古、甘肃、河南、新疆、海南和辽宁等地已选择统一法人省级农商行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信系统改革逐步推进,多家新的“万亿”银行正在路上。例如,截至去年末,江苏农商银行系统资产总额达4.75万亿元;截至去年9月末,河南农商银行系统资产总额达2.6万亿元;截至去年末,江西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农商行资产总额达1.3万亿元。
近日,监管批复同意筹建内蒙古农商银行。截至2024年末,内蒙古农信社资产总额8833亿元,待完成吸收合并后,资产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今年年初,新疆农信2025年度工作会议表示,力争年内实现新疆农商银行挂牌开业。据介绍,该行开业后资产规模可达7000亿元以上。
此外,还有多地农信机构资产总额超过万亿元。截至目前,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山东农信系统资产总额超过3万亿元,安徽、河北农信系统总资产均超过2万亿元;福建、吉林、贵州、湖南、云南、湖北、陕西等地农信系统的总资产也都超过1万亿元。
相关文章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4月15日,来自北京金融监管局官网信息,2025年4月,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一中院签署了关于加强破产领域金融司法协同治理的合作备忘录,从优化破产企业金融服务、加强破产管理人专业化建设、维护金融债权人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信用治理、培育典型案例、开展合作调研、建立人才培养交流机制
2025-04-15 11:41:00《经济参考报》4月15日刊发记者陈涵旸采写的文章《央地多方协力 千方百计促就业》。文章称,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岗位挖潜扩容、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在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多地正通过政策“组合拳”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业内专家指出,近段
2025-04-15 10:54:00近日,股份制大行、中小银行开始陆续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中长期限存款利率降幅在10BP~50BP不等。目前,多数银行的定期存款的利率普遍低于2%,迈向“1时代”。记者注意到,本轮存款利率调降后,出现不少新趋势。存款利率下行、贷款利率上行后,原本在市场中存在的存贷利率套利空间正在逐渐消失。此外,多家银行利
2025-04-14 23:06:00原标题:兰州消防牵头检查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检查人员检查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为切实提升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4月9日,兰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市民政局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其间,检查组重点对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及消防设施运行、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
2025-04-11 18:22:00据英国政府4月10日公告,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再次任命亚迪(Nikhil Rathi)为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首席执行官,任期至2030年9月。里夫斯表示,亚迪在本届英国政府推动监管改革、促进增长和投资的努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希望FCA能够更进一步、更快地落实本届政府的变革计划”。
2025-04-10 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