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年度特展“电波纪元——无线电技术早期历史展”开幕,128件科学器物亮相。该展暂在清华蒙民伟人文楼临时展厅展出。该博物馆永久场馆正在建设,预计2027年开放。
“100余年前,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各种发送、接收电磁波的装置被陆续发明出来。”策展人王京介绍,展览分“抓住那束看不见的光”“听,石头在唱歌”“鸟枪换炮”“永不消逝的想象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浪潮”6个单元,展示了无线电报接收机、收音机、扩音机等装置。
第一件展品是布冉利式金属末检波器,年代可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用这个巴掌大的设备,首次实现了距离超过百米接收电磁波。“1980年,法国物理学家布冉利重复赫兹实验时发现,在高压脉冲激发出电火花时,附近一撮铁屑变得紧凑,电阻也明显降低,能导电了。”王京说,布冉利将细铁屑装进玻璃管,两头接上导线,就发明了金属末检波器,“它在140米内都能检测到电磁波。”
会唱歌的矿石接收机、能高效接收和处理广播信号的超外差式收音机、设计巧妙的“瓢虫”矿石收音机……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电的应用走进生活,在雷达、对讲机、卫星导航、微波炉等领域开枝散叶。
展览还设置了不少互动环节,观众扫描展厅内的二维码,通过“电波密令”可以参与知识问答,探究展品幕后。
清华科学博物馆自2018年筹建,已在临时展厅推出10余场线下展览,更新11季珍品柜微展。永久馆址位于校园东部艺术博物馆与美术学院之间,展厅面积约6000平方米,将成为我国首家综合类收藏型研究性科学博物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何蕊
相关文章
大小新闻5月8日讯(通讯员 张居青)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科学探索兴趣,近日,牟平区蛤堆后小学全体师生走进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开启了一场穿越亿万年的“地质科普之旅”。在讲解员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地质博物馆,了解了莱阳作为“中国恐龙之乡”的辉煌历史,见证了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化石——棘鼻青岛龙的震撼
2025-05-08 10:05:00“五一”假期,山西各大景区游人如织。各地文旅部门及景区,通过优化交通服务、增设便民设施、强化安全保障及丰富文旅体验,为游客打造安心、舒心的出游环境,助力文旅消费持续升温。为保障“五一”假期游客出行便利,大同市将多条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延长至22时,同时针对游客集中的云冈石窟等热门景区,临时开通了3条假
2025-05-03 14:44:004月29日,湖北省博物馆北馆迎来了一场跨越2000多年的时空对话。为纪念“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发现60周年,全国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体验项目《穿越青铜纪》正式向公众开放。《穿越青铜纪》不仅以VR大空间技术重现了“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背后的动人故事,更通过沉浸式互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
2025-04-30 11:19:00央视新闻 西安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8年,这里诞生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如今的西影,除了电影制作,也正在积极探索新时代的电影产业发展和文旅融合,老旧的厂区经过改造升级,逐步被打造为既怀旧又有现代感的电影园区,园区内除了老建筑和丰富的电影元素,每到周末还有多种活动吸引年轻人的到来。总台记者 阮超:
2025-04-27 07:15:00通讯员 周甜4月19日至20日,由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主办、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河南省科学保健学会脑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驻马店盛大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省内外脑健康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医疗卫生工作者,共同见证我省脑健康学科发展的
2025-04-22 1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