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我们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已成为每个人行走网络空间的通行证。然而,不法分子正通过非法获取和交易等方式,编织着精准推销、盗用身份等黑产链条。作为您身边的网络安全卫士,网警整理了一份个人信息保护指南,提醒网民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泄露!
典型案例
近日,山东蓬莱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成功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侵犯嫌疑人黄某某通过撰写木马APP盗取公民通讯信息及相册信息,并伙同杨某等3人传播、售卖,非法获利,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抓获归案。
这些信息千万保密
1
基础身份信息
身份证号、户口本、护照、驾驶证。
3
网络账号信息
社交软件、邮箱、游戏账号及密码,尤其是涉及资金的平台。
2
金融账户信息
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信用卡安全码。
4
生物识别信息
指纹、人脸、声纹等,避免随意授权不明APP使用。
防护意识要增强
身份证明保护好:
1
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等包含重要个人信息的证件,是我们身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切勿随意转发他人,严防被用于非法活动。
快递单据保管好:
2
快递单据、火车票、取款凭条、信用卡账单等含有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随意丢弃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如确需丢弃,可以先用记号笔把含有个人信息的内容涂抹覆盖 ,或者集中起来定期统一销毁。
智能家居防护:
3
手表手环非必要不授权定位、运动轨迹等敏感权限。智能家居摄像头账号密码独立设置,选择本地存储模式,所有设备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谨慎连接公共WiFi:
4
在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不要登录网银账号、网购账号等涉及个人财产和重要信息的平台,避免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
安装正规安全软件:
5
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安装正规的APP、小程序应用软件,谨慎使用摄像头人脸识别权限,及时更新软件版本,以便检测和拦截恶意程序、钓鱼链接等。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6
收到陌生邮件、短信中的链接,尤其是涉及中奖、奖品认领、账户安全验证等带有诱惑性或威胁性信息的链接切勿点击;也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防止陷入信息泄露陷阱。
发现信息泄露怎么办?
1. 立即冻结账户:联系银行、支付平台挂失。
2. 修改密码:涉及泄露的账号全部更换新密码。
3. 保留证据:截图、录音诈骗信息,便于警方调查。
4. 及时报警:及时拨打110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算法推荐加热低俗信息、加剧“信息茧房”、加重观点极化等问题风险,中央网信办督促指导重点平台针对性优化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调整信息推荐算法规则。重点平台积极响应,签署“算法向善”南宁宣言,完善算法推荐内容审核,开设专门网站、频道或账号
2025-05-22 10:15:00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公安部展出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这个由公安部打造的"数字保镖",每天能减少2000多万次身份信息泄露风险。“网号+网证” 给你的身份信息“加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网号+网证”双轨机制,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的虚拟
2025-05-21 16:41:00近日,一则关于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WTT世界乒联主席、中国乒协原主席刘国梁的不实信息在互联网传播,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公安网安部门查明,网民杜某川、汤某在网上恶意传播相关谣言,造成谣言大量传播扩散,影响恶劣。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杜某川、汤某等2人处以行政处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上发布信
2025-05-17 17:37:00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滥用AI技术、嫁接拼凑等方式虚构突发案事件、编造公共政策、捏造社会民生领域谣言,误导网民认知,造成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网信部门指导网站平台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曝光力度,及时溯源并关闭谣言首发账号,累计处置相关违法违规账号2210个。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1.“AI预测彩票号
2025-05-13 09:32:00据合肥市教育局发布最新消息:即日起,合肥市教育领域违规行为举报平台上线。举报范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阶段违规招生、违规收费、违规补课、师德师风、食品安全、校园安全、学科类违规培训等方面问题均可举报。学科类课程包括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
2025-05-09 16: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