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南,两山对望,伊水中流。龙门石窟内,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埋头作业。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微波水分仪、超声波无损检测等技术……坚持保护第一,运用先进科技提升保护水平,让有1500多年历史的石窟风采永驻。
文化遗产见证中华文明,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就,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3月1日起,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着眼全面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从保护到系统性保护,理念的变化,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深刻思考和系统考量,从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强调。
今年4月,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举行。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这些考古新发现涵盖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些宝贵财富,所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
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分类保护……我国着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能力,保护实践场所,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力。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文创热、“国潮风”等持续升温——
截至2024年底,我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免费开放率达91.46%。2024年接待观众14.9亿人次;2024年,抖音新增超2亿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相关视频,同比增长31%,1400万网友分享非遗体验。
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人才是关键。
今年3月,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共942人。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总规模近4000人,传承力量进一步强化。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守护文物、传承非遗的队伍,精心守护好文化遗产。
流水潺潺穿街绕巷,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纳西古乐悠扬回荡……世界文化遗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云南丽江古城在群山环抱中静卧。今年一季度,2007.64万人次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别样生活。
有美丽风光,有特色文化,以丽江古城为代表,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在保存历史文脉的基础上,推出个性文创、新潮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深度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九曲黄河气势磅礴、滚滚长江奔涌不息、万里长城蜿蜒巍峨、京杭大运河贯通古今……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徜徉其间,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去很多地方旅行,都会带孩子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80后参观者刘艳兵说。如今,越来越多人走进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中增强精神力量。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今年3月17日,在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期间,看到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等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保护得好,而且焕发时代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感慨,“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古朴气韵,离不开妥善保护;时尚气息,得益于创新创造。在乡村,老手艺、老曲目、老习俗成为群众就业增收新亮点。
苗绣、彝绣、羌绣等让绣娘赚着钱、养着娃、守着家,侗族大歌、陕北说书等成为吸引游客“打卡”的热门项目……非遗技艺傍身,乡亲们精气神十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建设非遗工坊1.1万家,直接吸纳20多万名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约3.6万元。
在城市,文化赋能经济,经济“活化”文化,为地方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江苏苏州平江路全长1606米,追求极致精神的苏工、苏作在这里代代传承;苏州工业园区内高楼林立,经济繁荣与人文鼎盛和谐共生。
民惟邦本、和谐礼让、亲仁善邻、道法自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理念和思维,各地从中汲取思想智慧,赋予鲜活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推广安徽“六尺巷”等调解工作法。这一举措将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融入社会治理工作,助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今日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登上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游戏《黑神话:悟空》走红全球,掀起“西游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多元、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回忆起一段往事:“我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推动了杭州和意大利维罗纳两个‘爱情之都’的友好交流。杭州有梁祝、白蛇传,维罗纳有罗密欧和朱丽叶。”
青春版《牡丹亭》的出海热、两座“爱情之都”的友好交流,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彩、平等、包容,中华文化更是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绽放出夺目光华。
中华文明注重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注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注重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追求和合共生——
去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和合共生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以申遗为契机,架起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中国非遗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理想。
秉持美美与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历史文化中探寻启迪,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化遗产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今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等3项遗产。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件已去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编钟传递的礼乐文化和中华文明‘美美与共’的理念,在促进文明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李幼平说。
映照民族复兴——
今年5月18日凌晨,在海外漂泊79年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从华盛顿飞抵北京。中国驻美大使谢锋说,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因民族弱乱而远离故土,正随着民族复兴而踏上归途。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2000多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见证和书写着新的历史。
“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延绵后世、惠泽人民,如今,文化遗产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郑健龙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7月23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喻云林与来津开展循环经济促进法执法检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东明一行座谈。 陈敏尔、喻云林欢迎王东明一行来津,向全国人大长期以来对天津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陈敏尔说,当前,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
2025-07-25 10:51:00当壮丽川藏线的呼唤遇见活力滨海之城的热情,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旅游盛宴在黄海之滨精彩上演。7月21日,以“自驾318•向甘孜出发”为主题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青岛隆重举行。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百家旅行社、媒体和自媒体等代表,以及甘孜州代表团成员参加推介会。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四川省委
2025-07-23 19:15:00人民日报老工业城市辽宁沈阳,曾贡献了新中国工业史上多项“第一”,新时代新征程上正不断实现新跨越:去年9月,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奋进号”,创造了单机掘进26521米的纪录;今年初,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0.235秒“超音速”宽体CT,亮相阿拉伯国际医疗设备展览
2025-07-23 11:58:00美国《旅游和旅行世界》网站7月20日文章,原题:2025年中国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马术运动、文化遗产和可持续旅游的独特融合 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将再次成为参观者的心头好:汇聚了热血沸腾的马术比赛、丰富的文化解读、学术研讨会和精彩纷呈的表演(如图)。在令人惊艳的昭苏县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盛会,弘扬数
2025-07-22 10:51:00前几天,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中华南路派出所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一名男子撬开便利店的门锁,还用行李箱装各种零食,这期间还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监控视频显示,当天凌晨3点40分左右,一名男子来到事发便利店,只见他使用工具撬开门锁,在店里四处搜刮零食,还打算撬开营业台的柜子偷点现金。一番倒腾后,男子没
2025-07-15 2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