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林梦晴
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资格,约四分之一的国际学生面临转学困境,其中包括大量中国留学生。
这轮制裁被视为对美国高校抗议巴以冲突的清算,亦是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文化战争”的升级。
北京时间5月23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多位哈佛的中国留学生,了解他们在动荡局势下的迷茫与应对。
哈佛大学/图源央视新闻
特朗普禁止哈佛招收国际生
联邦法官紧急喊停
据央视新闻,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发布声明,立即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被终止,这意味着哈佛不得再招收新的外国留学生。这一禁令将从2025—2026学年开始生效,是美国政府首次对单一大学采取如此严厉的签证制裁措施。
SEVP用于监管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在美的学习和居留情况,主要涉及F-1(学术学生)、M-1(职业学生)和J-1(交流访问学者)签证持有者,这是学生留美的必备文件。一旦学校失去SEVP认证,还未入学的学生将无法办理签证,在校国际学生需转学。
外媒指出,类似做法过去只针对破产或诈骗学校,对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动此“核选项”前所未见。
在官方声明中,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声称,此次撤销是因哈佛大学“助长暴力、反犹太主义”,且拒绝提供国土安全部要求的外国学生信息。导火索为2024年巴以冲突期间,包含哈佛大学在内的多所美国高校爆发支持巴基斯坦的抗议活动。
声明指出,恢复SEVP认证的前提是,“哈佛需在72小时内交出关于外国学生的记录,包括过去五年他们参与抗议活动的任何音视频资料。”
哈佛大学方面强烈谴责政府行为“非法且带有报复性质”,表示将尽一切努力支持受影响的国际学生,并计划通过法律途径应对。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发布禁令,在案件审理期间,阻止特朗普政府终止各大学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措施生效。禁令还禁止特朗普政府以移民身份为由,逮捕或拘留任何在美国之外出生的学生。
哈佛大学/图源央视新闻
中国留学生:
“没想到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近年来,哈佛国际学生比例不断攀升,2024—2025学年已占学生总数的27.2%,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没想到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在看到禁止哈佛招收国际生的消息时,哈佛的中国留学生李莎(化名)形容,“像是天都塌了”。
本以为学校与政府的剑拔弩张正在弱化,却不曾想连签证都岌岌可危,李莎忧虑着下学期前往肯尼亚、印度、乌克兰访学的计划是否会被搁置。
倘若制裁如实兑现,她认为要么转学,要么休学工作,等政策利好后再继续学业。但由于哈佛已经放暑假,最困难的是已离境的学生,可能将无法返美。
在发给学生的邮件中,哈佛表示将全力以赴解决问题。李莎猜测,“校方可能会和政府协商相关条款,或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权利。”
当地时间5月23日,哈佛大学已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撤销该校招收国际学生资格一事,向波士顿联邦法院起诉。
国内,23岁的马宁宁正在等待哈佛发放I20表格,这是申请留美签证的必备材料,她原计划将在今年8月入学哈佛读研。
刷到“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新闻时,马宁宁以为是过时消息重新炒作,细看才发现是新政策。“第一反应觉得很扯,这应该又是让哈佛大学妥协的一种方式。”
父母让她联系此前拒掉的offer,被马宁宁拒绝,她想等72小时尘埃落定后再做打算,况且“全球学校的录取已基本截止,极少有大学会补录”。
她看到哈佛的新生群又活跃起来,但说来说去也无非是一个“等”。23日晚,政策被法官叫停的最新消息传来,马宁宁松了一口气,“意料之中,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哈佛大学
“文化战争”的新战场
此次特朗普对哈佛出重拳的背后,不仅仅是一场巴以示威抗议,更是美国保守派和自由派“文化战争”的最新章节。正如《大西洋月刊》评论指出,“反犹”只是托词,真正目的在惩罚哈佛等自由派“思想不正确”的罪名。
双方的核心议题包括堕胎、同性婚姻、教育政策等。保守派通常坚持传统价值观,强调家庭结构、爱国主义和国家主权,而自由派则倡导世俗化、多元文化、性别平等和环境保护。
这场“文化战争”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当年联邦参议员以“思想审查”清洗大学讲坛,若干教授被迫宣誓效忠或遭解聘,奠定了右翼攻击学术界的雏形。进入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抨击加州伯克利等校园“反美”示威,削减人文科研预算,开启保守派对自由派象牙塔的围剿。
到了“觉醒十年”(约2010—2020年),右派智库与舆论把大学描绘成“散播左翼病毒的策源地”。以佛州活动家克里斯托弗·鲁弗(Christopher Rufo)为代表的新保守意见领袖,公开呼吁政府“要么驯服,要么拆除”常春藤等精英高校:冻结补贴、撤销免税、立法审查课程——“围城战术”初具系统化的政策蓝图。
特朗普的二次胜选,将这种敌意从边缘带向椭圆形办公室。
早在2024年竞选期间,他就将倡导将“觉醒文化”的大学视为头号政治目标,承诺要让“对保守派怀有敌意”的顶尖学府就范。而美国校园的巴以问题抗议,被指演变为骚扰犹太学生事件,为特朗普提供了绝佳的政治理由。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成立“校园反犹太主义联合工作组”,宣布调查全国60所大学的涉嫌反犹行为。
在这场冲突中,哈佛大学因其影响力和强硬姿态,成为特朗普的眼中钉,“要么驯服,要么拆除”的思路被迅速实践。
4月14日,美国教育部长对哈佛开出数页清单,包含审查“观点多元化”、调整课程内容、干预教师招聘。并在16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哈佛大学72小时内上交详细的外国学生名单及其参与抗议活动的记录,否则撤销外国学生招生资格。
4月21日,哈佛大学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特朗普政府干预大学内部事务。校内接连爆发抗议活动,学生自发成立“哈佛学生自由联盟”,数百名师生游行高举“保护国际学生”“向恶霸说不”等标语。
哈佛拒绝配合后,联邦政府开始逐步兑现威胁。5月初,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取消对哈佛的科研拨款和各类资助。5月22日祭出“杀手锏”——吊销哈佛外国学生招收资格。
英国《卫报》专栏直言,“今日的哈佛正像1980年代的伯克利、1950年代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学一次又一次,成为政治极化的‘试刀石’。而今的这场文化战争更凶猛:它结合移民、税务、刑事执法等多重政策,将昔日言辞战升级为政府全权介入。”
哈佛最终能否顶住压力,尚待法庭裁决。
相关文章
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美国网球公开赛官方宣布,中国选手郑钦文退出今年8月24日至9月7日举行的2025年美国网球公开赛。这是郑钦文第一次缺席大满贯赛事。7月21日,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消息,郑钦文因肘伤退出WTA1000蒙特利尔站,维基奇因行程变更同样退出本站赛事。比勒尔和阿朗戈随之进入正赛,张
2025-07-22 11:02:00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天才法案》),标志着美国首次正式确立数字稳定币的监管框架。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推出多项举措支持加密货币。美国近期快马加鞭推动《天才法案》的相关立法进程,背后有何盘算,又将对美国和全球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快马
2025-07-19 11:41:00据@美国网球公开赛 消息,2号种子郑钦文退出WTA500华盛顿赛,目前已不在官网参赛选手名单中。随着郑钦文退出本站比赛,她的北美硬地赛季将从蒙特利尔开始。蒙特利尔站(罗杰斯杯)是WTA2025赛季的第七站1000赛,赛事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轮流举办,今年赛事首次扩至96签,将在7月27日到8月7日进行
2025-07-17 14:55:00【来源:江西日报】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余干讯(江西日报记者赵影 通讯员韩海建) 7月15日,在余干县沙港初级中学、白马桥初级中学等学校食堂,工人正在实施硬件改造升级,确保9月秋季开学后学生在校用餐更便利。为了让全县学生吃上更安全、更营养的饭菜,余干县今年开展校园餐饮整治行动,对全县100多所中小学
2025-07-16 14:38:00新华社纽约7月15日电(记者徐兴堂)美国总统特朗普15日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宣布,美国将对所有进口的印度尼西亚商品征收19%的关税,而美国对印尼的出口将享受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待遇。特朗普表示,他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会谈后,双方达成一项重要协议。根据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印尼“首次向
2025-07-16 03: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