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采用了以下原则: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025-01-11 19:05:38民事经济纠纷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刑事责任,因此不存在“坐牢”的说法。但如果经济纠纷中涉及犯罪行为,如合同诈骗等,则有可能被判坐牢。具体坐牢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涉案金额、犯罪手段、造成的损失以及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情况。单纯的经济纠纷:属于民事案件范畴,不存在犯罪问题,因此不会坐牢。涉及犯罪行为的民
2025-01-19 11:15:47合同是指 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它可以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协议,也可以是基于单方民事主体的意思表示成立。合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旨在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依法成立的合同受到法律保护,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内容通常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名
2025-01-09 12:26:40民事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后,根据查明和认定的案件事实,通过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 最终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包括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特定法律事实的肯定或否定。具体而言,民事判决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案由:即案件的性质和来源。诉讼请
2025-01-10 08:22:11民事案例是指 审理私人之间民间争议的案件。这些案件通常涉及合同纠纷、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纠纷、财产权属纠纷、商业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民事案件的特点在于当事人双方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必须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民事案件主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处理,并以补偿性的赔偿方式解决争议。
2025-01-10 11:18:40民事案例是指 审理私人之间民间争议的案件。这些案件通常涉及合同纠纷、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纠纷、财产权属纠纷、商业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不同,其当事人地位平等,通过民事调解、民事判决、撤诉或驳回起诉等方式结案。具体来说,民事案件的特点包括:当事人地位平等: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
2025-01-11 06:34:38权益能力,也称为法律人格,是指 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这一定义体现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主地位和自由发展的权利,是保障个人和社会利益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权益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事权利能力:这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
2025-01-11 08:2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