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河北省易县清西陵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09:22:05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1961年,清西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竞相峥嵘。还有五色祥云萦绕的永宁山,绵绵屏立于陵寝之后。八功遥溯灵源的易水河缓缓流淌于大红门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规模宏大,颇具气势。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清朝末年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笔书余暇,雅爱山川秀丽,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荆关紫气”、“拒马奔涛”、“云蒙叠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钟”、“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正是由于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江山万代、岁远天长。


景区看点;清世宗泰陵,居于清西陵陵区的中心位置,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清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埋葬着雍正帝及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被视为清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清仁宗昌陵是嘉庆帝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泰陵以西2里,以一条神道与泰陵相接,是西陵中唯一有神道与主陵相接的陵墓。昌陵的建筑形式与布局,跟泰陵基本一致,其豪华富丽亦不亚于泰陵。隆恩殿大柱包金饰云龙,地面用贵重的花斑石墁地,黄色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别具特色。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此后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圣德神功碑亭。

嘉庆元年(1796年),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即位,他遵循父亲乾隆帝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陵寝的制度,在泰陵之西500米处选定了陵址,于当年开始兴建,到嘉庆八年(1803年)完工。工程结束后,陵寝定名为"昌陵"。这是清西陵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寝。与此同时兴建、同时完工的还有嘉庆皇帝17位嫔妃的园寝--昌妃园寝。

昌陵内葬仁宗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位于泰陵西侧,于嘉庆八年(1803年)建成,建筑形式与泰陵大同小异,规模并列。乾隆传位给嘉庆帝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从前面的神道到最后的宝城,一应俱全,但昌陵的宝城比泰陵还高大。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黄色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纹,素有"满堂宝石"之称。嘉庆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绝妙,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昌陵西边是昌西陵和昌妃园寝,分别葬着孝和睿皇后和妃嫔等人。

清宣宗慕陵位于清西陵的昌陵西15公里处的龙泉峪。该陵建造得很特殊,与其他帝陵都不相同,是道光帝独树心裁之作。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

起初道光的陵寝设在清东陵,陵寝本着道光追求节俭的精神,取消了二柱门、地宫瓦顶、内刻经文、佛像等部分,大殿、碑亭、石像生体量也小了,道光七年(1827年)完工,且葬入了孝穆成皇后,殊不料一年后发现地宫渗水一尺七寸,震怒之下,全部陵寝被夷为平地。道光帝不顾乾隆帝定下的祖宗昭穆相间的定制,改在清西陵选址重建陵寝。该陵设计上更加刻意求简,仅有建筑27座,占地45.6亩,比泰陵缩小近80亩。但其实外"俭"内"奢",其用料材质精美,围墙采用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工艺到顶,不涂红挂灰,改变了传统的上身糙砌灰砖,刷红浆,下肩干摆的做法,加之两建一拆的经历,道光建陵耗资超过了西陵任何一座陵墓。

溥仪墓为华龙皇家陵园。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在溥仪墓的两侧,一侧是谭玉龄,一侧是婉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