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清明节农历和公历的区别(二十四节气是按公历还是农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4 10:21:20    

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其作为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因为它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对农业生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我国一直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比如好些小朋友,都还不识字,但是却被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那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公历)的,还是按农历的呢?为何清明节是按阳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可别再搞错了。

一、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反映了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事活动的影响。但是早期的二十四节气和今天是不同的,并且它也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出来的。

最初的二十四节气和今天是有区别的,它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斗转星移)制定,古人很早就有对天体星宿的崇拜,而通过观察就发现了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就发明了二十四节气。


并且还根据二十四节气在干支历中的自然节律变化而确定了“十二月建”(月令)。这样北斗七星斗柄旋转一周,也就是一岁(摄提),即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前为一岁)。

因此立春就是岁首,也是古人所说的“寅月”,而大寒则是一岁中最后一个节气,如此循环往复。

但是现行的“二十四节气”则和过去的不同,它是起于三百多年前(1645年)订立的,并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

即把一年中太阳运转一周360°划分为24等分,每15°为1等份,其中春分节气是0°,也是作为起点,以此类推按照黄经度数编排,就得到了24个节气。


这样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称之为一个回归年。这些节气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节气的自然特征,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现行的24节气就是以阳历作为参考制作而来的,因为阳历就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目前也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种历法,也被称之为“公历”。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精准的时间参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24节气在阳历的时间基本固定不变的原因,像立春是在2月4日前后、清明是在4月5日前后,前后相差不会超过2天。

二、为什么清明节是按公历,而不是农历?

这也是很多人比较好奇的,像我国古代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来制定的,比如春节是在正月初一、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中秋节是八月十五,还有九九重阳节、下元节等等。可是清明节却是一个例外,是根据公历来的。


这是因为清明节不单单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也是24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了。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根据古人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转向,是斗指乙,即太阳到达黄经15°时就交清明节气了。而之所以取名“清明节气”,是因为此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所以,清明指的就是气清景明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时候,清明节也只是作为一个节气,只是在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气期间的习俗不断丰富,并且它还和寒食节的习俗很相似。


再加上两个节日又很相近,古人规定冬至后105天是寒食节,这样往往是在清明节前一天,所以后来就把两个节日融合了,并且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从而演变出了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了,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先、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制定的,而不是一部分人所理解的农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