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诈骗是指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诈骗类型:
诈骗者冒充客服人员,诱骗受害者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以低价走私品为诱饵,骗取受害者支付定金或运费。
诱使受害者回拨电话,从而骗取话费。
提供看似低息的贷款服务,要求受害者提前支付利息或费用。
冒充受害者亲友,请求紧急汇款。
通知受害者中奖,要求先支付各种费用。
随机发送中奖信息,诱使受害者支付各种费用。
冒充公安机关、检察院等,要求受害者转账至所谓“安全账户”。
设置虚假购物网站,诱骗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和支付款项。
发送虚假中奖信息,要求受害者支付各种费用。
发送含有诱导内容的短信,诱使受害者汇款。
通过征婚交友信息,诱骗受害者支付费用。
发布高薪招聘信息,诱骗受害者支付培训费等。
群发短信推销商品或服务,要求先支付费用。
发布虚假信息,如低息贷款、高额信用卡办理等,诱骗受害者支付费用。
发布虚假订票信息,要求受害者重新支付费用。
冒充房东,要求租客将租金转入指定账户。
诱骗受害者进行虚假交易,提高卖家信誉。
盗取QQ号,冒充好友进行诈骗。
声称海外代购,要求先支付费用,然后消失。
发送含有木马病毒的二维码,窃取个人信息。
冒充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诈骗。
发送虚假信息,诱骗受害者点击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
在搜索引擎上登记电话,冒充知名企业进行诈骗。
请保持警惕,遇到可疑信息时不要轻易相信,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如果遇到任何诈骗行为,请立即报警
相关文章
菲律宾华商郭从愿及其司机被绑架并杀害,案件有了新进展。4月11日,南都记者了解到,菲律宾警方已成立特别调查工作组来调查此案,受害者身上据称有瘀伤和其他受伤痕迹,颈部还有勒痕。菲律宾总统府新闻官克莱尔·卡斯特罗公开表示,案件调查仍在进行中,菲律宾总统已下令对相关事件进行彻底调查,以便在菲律宾减少或根除
2025-04-11 14:59:00阅读提示有的得过了一两周才支付,有的拖到最后不了了之,有的打去电话是空号……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通过平台客源接单的代驾司机,遭遇不同程度的逃单。针对“未支付订单”的清账难题,专家建议,平台可以采用预付费用或信用担保的方式完善支付机制。“少则三四十元,多则三四百元,有的得过了一两周才支付,有的拖到最后
2025-04-11 13:26:00来源:【《法律适用》杂志】文章发表于《法律适用》2025年第4期“法学论坛”栏目,第119-134页。因文章篇幅较长,为方便电子阅读,已略去原文注释。*赵精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法基础”(项目编号:16ZDA075)的阶段性成果。摘 要:现阶段,
2025-04-08 16:26:00近期出现以关闭“百万保险”为名的电信诈骗案件,骗子冒充医保局、保险公司等单位工作人员,利用群众对保险服务的认知不足实施诈骗。 4月6日,清华大学保卫处发布通报称,清华大学保卫处接到公安机关通报,有多起冒充客服实施的网络诈骗案件,目标直指高校师生群体。 01 清华大学教师遇“百万保险”骗局
2025-04-08 15:10:00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网络祭祀平台乱象引发社会热议:活人被建“网墓”祭奠4万余次、虚拟祭品明码标价形成灰色产业链、香火排行榜催生攀比式消费……这些荒诞的事实,不仅暴露了网络祭祀行业的野蛮生长之痛,更折射出数字时代技术伦理失守与监管体系滞后的深层危机。此前,“人还活着,却被网络祭奠4.3万多次”话题冲
2025-04-06 1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