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诉行为是指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明知不具备法定起诉条件,或明知自身缺乏诉讼基本事实和理由而恶意提起诉讼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反复、多次、大量提起诉讼,明显具有缠诉特征。此外,滥诉行为还包括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三种类型。
具体来说,互联网纠纷滥诉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起诉人明知自身缺乏诉讼基本事实和理由,但并不以解决纠纷为目的,而是通过诉讼对对方当事人进行骚扰,或博取眼球、吸引流量等。
当事人在没有诉权的情况下,凭空制造有诉权的假象,或者有诉权但却不合理甚至恶意利用诉权,进行恶意行使。
当事人出于恶意或其他不合法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民事诉讼权利,进行恶意行使,给其他民事诉讼主体造成损害后果。
当事人不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长期、反复、大量提起诉讼,或者提起的诉讼明显没有值得保护的与其自身合法权益相关的实际利益,滋扰行政机关,扰乱诉讼秩序。
对于滥诉行为的规制,法院需要确立原则,并在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具体政策。滥诉行为不仅违反了起诉审慎原则,还可能构成对司法资源的浪费和对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因此,对于滥诉行为,法院应当依法予以惩治,包括驳回请求、罚款、拘留等措施。
相关文章
选择仲裁员的期限通常由具体的仲裁规则决定。以下是几个相关的规定:吉林仲裁委员会 :当事人在仲裁通知规定的期限内未选定仲裁员的,应当自收到决定书或裁定书之日起5日内选定或委托主任指定仲裁员。一般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选定仲裁员。如果未在规定期限内选定,仲裁机构将视为当事人自动放弃权利,
2025-01-20 02:58:18起诉记录的消除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案件类型、地区规定以及具体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民事诉讼审结并履行义务:若案件已经审结且当事人履行了相应的法律义务,相关的起诉记录通常会在一定期限后被消除。具体的消除时间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不同地区的司法系统可能存在差异。记录保留:在一
2025-01-19 02:25:53原告的举证期限主要 根据案件类型和法院指定而定,具体规定如下:当事人协商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举证期限,但须经人民法院认可。协商确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30天。法院指定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30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在某些情况下,如二审中提供新的证据,举证期限不得
2025-01-18 08:08:40驳回起诉的上诉期限主要取决于案件的类型:民事诉讼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行政诉讼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刑事诉讼裁定驳回起诉:当事人可以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 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总结
2025-01-18 07:39:41开庭后调解的期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法律规定,它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案件的具体情况:案件的复杂程度、争议焦点、涉及证据等因素都会影响调解的进程和所需时间。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如果双方当事人能够积极配合,调解可能会比较顺利和快速,反之则可能拖延。法官的安排:法官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和调解的进展适时推动调
2025-01-17 2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