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高原名城德令哈市下起了绵绵细雨。
细雨中,上学路上的孩子们蹦蹦跳跳,早起的老人们走在街道赏雨;纵贯市区的巴音河碧水荡漾,人们在河畔拍照;城市干道边,一排排杨树榆树等组成的树墙苍翠如玉……
雨中场景尽显德令哈生态之美,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座地处干旱的柴达木盆地的高原城市。“十几年前,德令哈市有些荒凉,巴音河边沙漠化,树木年年补种补栽,春秋季风沙很大。”市民甘玉德说。近年来,德令哈市坚持“生态立市”,大力建设生态环境体系,绿色之美,随处可见。
以打造城市核心景观、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德令哈市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成中心广场、民族活动中心绿地等十余处,对巴音河沿岸进行系统整治和建设,建成美丽的沿岸公园。“我们高效推进巴音河两侧木栈道绿化工作,采用乔灌草花科学配比的种植模式,以紫叶稠李、李子树作为骨干树种,搭配干柴牡丹、芍药、百合等花卉,形成疏密有致、色彩交融的景观带。”德令哈市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说。
同时,德令哈市对柴达木路、昆仑路、祁连路等三十多个路段进行高标准绿化,形成以河北杨、新疆杨、白榆、丁香、榆叶梅等树种为主的防风沙“铜墙铁壁”和特色街景。如今,德令哈市到处都是景,城市形象快速提升,“戈壁旧城”换新颜,完成了精彩蜕变。数据显示,德令哈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53.48%、34.93%。
精彩的还有德令哈的产业转型。走进华电德令哈1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场地,大片光伏板熠熠闪光,十分壮观。作为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8亿元,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148万吨,可清洁替代54万吨标煤。该项目配套建设了3兆瓦PEM电解水制氢系统,日产高纯氢465公斤。
近年来,德令哈市以青海产业“四地”建设为统领,打造以绿色盐化工、清洁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主的“5+1+1”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构建“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东部总部+西部基地”“东部研发+西部制造”等产业合作新模式,引进了明阳、南玻、莱德宝等多家企业,通过东西部产业互嵌抱团发展,形成先进产业链生态圈。今年一季度,德令哈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2%,增速在青海45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二,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经济日报记者 拓兆兵)
相关文章
精准识别与靶向扶持,激活经营主体动能。镇村两级通过产业调研,敏锐捕捉到种植大户张吉斌的转型需求——其试产的1500瓶花椒酱迅速售罄,市场需求明确,但小作坊产能严重制约发展。政府将其确立为重点扶持对象,协助申报各项资金68万元,定向用于改造300平方米标准化无菌厂房,同步配置检验室、展览厅及冷链保鲜设
2025-09-08 17:55:00城市商业综合体“扎堆”改造升级,智慧商圈、沉浸式体验成为激活消费新引擎;5G信号覆盖山区村庄,快递车穿梭于乡间小道,村里的便民小店打通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消费设施建设是提振消费的“硬件基础”,优质的消费设施可以提升消费体验、降低消费成本,从而激发公众消费热情与意愿。城乡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已成
2025-09-06 06:50:008月30日,“旗缘情”2025沈阳旗袍文化季闭幕式在大东区喜园文化创意园举办。旗袍,这一承载着中华百年服饰文明的精致符号,在2025年的夏天再度在“旗袍故都”沈阳绽放出惊艳世界的魅力。这场以旗袍为媒介的文化盛宴,不仅展现了传统服饰的精湛工艺与美学价值,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文化与产业、地
2025-09-04 09:41:00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达十几亿元。此前,《哪吒之魔童闹海》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这些影片的成功背后,是国产动画电影在产业逻辑与文化表达上的突破。国产动画电影日渐崛起,离不开“精神内核重构”。早期一些国产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停留于符号堆砌,虽有国风元素却难以引起当代共鸣
2025-09-03 09:25:008月26日,“人工智能+”行动迎来重要进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对外发布,明确了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7月28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参观者在中国南方电网展区拍摄“悟空”带电作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人工智能作为引
2025-08-30 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