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封监狱家书,成为执行“破冰”关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1:43:00    

法院的强制执行,就一定是冷冰冰的吗?“不是,强制反而是最后的手段。”

近日,海淀法院在一起异地执行案件中,法官通过一封监狱家书,打动了当事人,顺利完成腾房工作。

法官做工作

3月中旬,法院腾房团队来到山城重庆,这是此次异地执行的第4站。在一起刑事案件追缴行动中,法官遇到了一对耄耋夫妇,他们的儿子代某正在监狱服刑。法官来到代某家中进行摸底调查、动员腾退,过程并不顺利。尽管此前已多次与代某家属沟通督促腾退,并张贴了腾房公告,但80岁的代父,仍固执地认为法院不应拍卖这处房产,拒不搬出。

从下午到夜色渐浓的4个小时里,法官以晚辈的姿态耐心倾听老人讲述,细致讲明情理、法理,但两位老人固执己见,最后甚至把法官赶出家门。

复盘这次执行难点,梁立刚法官另辟蹊径,提出以代某为切入口,去监狱先做他的工作,用亲情打动老代夫妇。其他法官还要赶往下一站,这一职责落在了王海兵法官身上。

第二天,王海兵前往监狱提讯代某。伴着潇潇雨声,在提讯室内,法官说明来意,并把拍卖情况、父母现状以拉家常的形式告诉了他。“刑满后陪在父母身边,一家人在一起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重新开始好好生活!”王海兵的一番话,让代某眼中蓄满了泪水,得知父母还在因为自己的罪孽而难过,他请求法官做通父母的工作,并亲手书写了劝导父母的书信。

为方便代某更好地开导父母配合执行工作,尽管次日是休息日,监狱管理人员同意破例为代某安排家属会见。

从监狱出来已是傍晚,顾不上淅淅春雨,王海兵再次来到代某家中。听说法官刚见了儿子,代母在楼道里就急切地询问:“我儿子怎么样了,他说了什么?”王海兵转交了代某的书信,并告知老人次日可以安排会见。

最终,这场高墙里的亲情会见,叩开了执行僵局。会见结束后,代母抹着眼泪表示:“儿子说要用房子赎罪,我愿意配合执行工作,可老头子……”看到代母内疚的模样,王海兵及时安慰:“没关系,您先回去做做工作,下午我们过去帮您一起开导。”

来到代某家中,老代坐在沙发上正捧着儿子的来信。在老伴儿和法官的劝说下,老人终于在执行笔录上签上了名字,仿佛放下了心中大石,老人说了句:“要得!好的嘛!搬!”

老人签字

随后,在执行干警的全程协助下,帮助老代夫妇将屋内物品全部打包装箱,并搬运到了老人老家的房中。

3月4日至24日,海淀法院腾房团队先后到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武汉市等6省7地开展异地执行工作,办理京外法拍房腾空交付案件。本次执行行动总行程超8000公里,共腾退房产8套、办公楼1套,累计面积19030平方米,全程未使用强制执行手段,平稳腾退全部涉案房屋。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