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岫岩洋河镇的柞蚕产业再度传来捷报,以亮眼的成绩单续写着“全国柞蚕第一镇”的传奇。
作为全国柞蚕产业的标杆,洋河镇坐拥8902公顷优质柞树蚕场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2025年春季,全镇柞蚕放养量达1000把,投放优质蛾卵超2000公斤。凭借成熟的放养技术与科学管理,每公斤蛾卵平均产出30000粒蚕茧,全镇总产量突破6000万粒(当地俗称“60大万”)。在市场价格持续向好的带动下,鲜茧平均收购价每粒达2.3元,推动全镇柞蚕产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为蚕农带来了丰厚回报。
值得关注的是,洋河镇柞蚕产业已连续十年保持放养规模与技术产量全国领先。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当地政府长期的政策引导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科技支撑为提质增效注入动力,而蚕农世代传承的经验与不断创新的实践,则让古老的柞蚕养殖技艺焕发新生。
如今,柞蚕产业已成为洋河镇乡村振兴的“金色支柱”。全镇9个村91个居民组均参与春蚕养殖,养殖户约1000户。其中,马家堡村大王屯组、旗杆底组的40余户,湾沟村肖卜组、常家堡组的30余户,都是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茂密的柞树林既是辽东山区的生态屏障,林下放养的柞蚕又持续吐露“银丝”,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从自然禀赋到产业优势,从传统养殖到现代发展,洋河镇用十年领跑的成绩证明,特色农业之路能走得稳、走得远,更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坚实依靠,为全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全媒体记者 赵宇泽
相关文章
盛夏时节,岫岩洋河镇的柞蚕产业再度传来捷报,以亮眼的成绩单续写着“全国柞蚕第一镇”的传奇。作为全国柞蚕产业的标杆,洋河镇坐拥8902公顷优质柞树蚕场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2025年春季,全镇柞蚕放养量达1000把,投放优质蛾卵超2000公斤。凭借成熟的放养技术与科学管理,每公斤蛾卵平均产出3000
2025-07-10 17:30:00近日,由国元期货承办的2025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贵州修文县饲料养殖专项项目顺利落地。该项目覆盖饲料规模近6000吨,项目金额达1200余万元,为当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注入金融力量,确保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端牢“中国饭碗”。俗话说,天下山水之美皆汇聚于贵州。对于拥有独特高原型亚热带气候的黔贵地区来
2025-07-09 17:21:001至5月全省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2.9%“河北造”机器人为啥“跑”得快2月18日,唐山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展示一款机器人产品。新华社发机器人进入工厂协助造车,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都有了机器人的帮助……今天,机器人已得到广泛应用,走进你我的生活。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我省机器
2025-07-08 00:00:00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虽然小暑名称中有“小”,却是不可小觑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热浪滚滚,韩愈也曾感叹:“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小暑“食新”中原大地,民间素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小暑时节,人们把新收获的黍碾成米,将新米煮成米饭,以供奉祖先。古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
2025-07-07 13:08:00走进肥城高新区王西村飞羽牧业的智能孵化车间,在恒温恒湿的洁净环境中,孵化机正平稳运行,指示灯规律闪烁,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工作人员在仔细检查每一批种蛋的防疫状况,确保孵化过程安全可控。“我们长期致力于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泰安飞羽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海龙介绍。这个现代化生产
2025-07-06 1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