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米集团Q2:造车毛利率为何屡创新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06:00:00    

2025年7月24日,上海小米之家智能家居店内,YU7、SU7、SU7 Ultra“三代同框”。视觉中国/图

2025年8月19日晚,小米集团(01810.HK)又一次发布史上最强财报。

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多项核心指标创历史新高: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连续三个季度突破千亿元;经调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大增75.4%,连续两个季度突破百亿元。

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攀升,7月单月交付首次突破3万台;二季度单季交付81302台;在二季度YU7尚未开始交付的情况下,上半年小米汽车交付量超过15.7万台;截至7月10日,小米汽车累计交付超过30万台。

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相关的毛利率达到26.4%,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同比则提升11个百分点。

汽车毛利率是衡量车企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小米这一毛利率水平在已公布二季度财报的十余家车企中位列第一。如果把一季度也纳入观察,国内自主品牌中,小米的毛利率仅次于赛力斯(Q1为27.6%)。

小米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解释称,一方面,如果折算成含税价格,小米汽车售价大概在28.7万元左右,基本就是原来BBA(宝马、奔驰、奥迪)的水平。此外,目前小米汽车的产品均采用同一个平台,定位中高端,且订单量大,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降价促销,因此毛利率较高。

高工智能汽车创始人郑利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基于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品牌认可度,小米汽车在品牌营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隐性成本,获客成本要比其他的新势力要低很多。在渠道方面,小米汽车基于原有的小米线下门店扩张,也减少了渠道建设成本,使得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一位小米汽车供应商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小米汽车在零部件的使用上比较大胆,采用了一些非车规级零部件,如6月发布的小米YU7,其智能座舱搭载了消费级芯片高通骁龙8 Gen 3,替换了车规级芯片高通8295或8155,使得小米汽车在消费电子供应链方面构建了价格优势。

但消费级零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仍有待市场检验。相对消费级产品,车规级产品往往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为汽车和消费电子有不同的工作环境,消费电子过去一般用在室内舒适的环境,而汽车要面临高温、低温、雨雪、沙尘、颠簸、震动等更复杂恶劣的环境。

卢伟冰还在电话会上称,小米坚决不参与价格战,而是聚焦产品本身,打造爆款与标准化平台,通过规模经营持续降低成本。“小米会一直坚定地走爆品模式。”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与特斯拉类似,小米汽车集中资源打造爆款的战略导致市场覆盖有限,消费者选择较少,竞争风险集中。“一旦某个车型被别的车企模仿、超越,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在郑利瑶看来,早期小米汽车可以依靠少量车型形成爆款,长期来看,20万-30万元车型在整体市场的比重有限,形成规模化销量仍要开发足够多的车型,“可能有一两个爆款,但靠的是整体车型来走量”。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2024年15万元以上车型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增长较快。20万-30万元车型2023年国内零售占比16.3%,2025年5月是18.2%。

但拓展车型这条路也并不容易,郑利瑶说,这意味着竞争对手变多了。向上竞争有问界、理想、蔚来、BBA,向下竞争有比亚迪、零跑。“这可能是小米汽车未来比较大的挑战。”

前述供应商称,汽车行业里有一个定律,造车新势力产销量达到30万辆,就基本达到扭亏平衡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汽车已基本越过了生死线。

他也预计,小米汽车未来会开辟新的产品线,将原来消费电子积累的用户转化为智能汽车的潜在用户,不排除产品价格会继续上探。“二十多万元的市场也是华为的必争之地,未来这一价格区间的市场竞争会非常激烈。”

小米汽车的亏损在持续收窄,二季度运营亏损为3亿元,一季度亏损为5亿元,2024年同期亏损为18亿元。

参考同一时间出财报,即将盈利的小鹏,二季度运营亏损为9亿元。2023年,理想汽车净利润118.1亿元,扭亏为盈。当年理想汽车全年交付量37万辆,同比增长182.2%。

卢伟冰指出,小米汽车的目标是下半年实现单月盈利,但由于过去三年造车投入超过三百亿元,并仍处于高投入期,仍需要很长的时间实现累计盈利。

汽车业务之外,小米手机业务受限于全球需求疲软,增长乏力。二季度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为4240万台,同比增长0.6%,平均售价为1073.2元,同比下滑2.7%。

平均售价下滑也带动这部分收入减少,二季度小米手机业务收入为455亿元,同比下滑2.1%。毛利率为11.5%,同比下滑0.6个百分点。

卢伟冰称,年初曾对全球手机市场大盘有乐观预期,但上半年整体厂商的进货量增加,产生价格战。预计下半年随着库存去化,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将回归理性,但出货量同比不会有增长。小米手机的全年出货目标虽下修至1.75亿台左右,但相较于2024年仍增长5%-6%。

南方周末记者 赵继林

责编 冯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