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丨在废墟中挖出希望,“抱团互助”彰显人间大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被困儿童被救出现场画面。潮新闻记者 蒋超 摄

一名,两名,三名,四名……中国救援队在缅甸每多救出一名幸存者,就代表着一条生命的绝处逢生,也意味着又多一个家庭被托举起来。被救的人当中,有在废墟中被埋超60小时的幼童,29岁女孩,甚至还有孕妇。当无常的灾祸,遇上了坚韧的生命、人间的情义和废墟中挖出的希望,一个信念也愈发坚定:地震无情人有情。

时间就是生命,与时间赛跑,就是在挽救生命。恐怕没有谁能比强震之后的一线救援者更能理解这句话了。

缅甸强震发生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硬核驰援”,连夜奋战,7小时救出4名幸存者,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上演跨越国别和种族的“生命救援”。一个救援界的常识在于,地质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黄金救援期。由此就能理解中国救援队为什么要这么快,这么拼。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有生命迹象的存在,就不能停下救援的脚步,即使再难也要上。正如中国救援队队长所言:“生命在等待,我们不能放弃”。中国救援队,每一次向废墟发起的冲锋,每一次的“不放弃”,专业、敬业、务实、高效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候。地震现场的每一个中国身影,中国救援队所取得的每一次救援救治的进展与成效,也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大国责任担当的现实彰显。

作为缅甸的近邻,中国对缅甸遭遇强震灾害,感同身受,也坚定地与缅甸人民站在一起,同甘共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缅甸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约400名中国地震专家、救援队员、医护人员在缅甸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今天已经启运,互联网上刷屏的“愿平安”“缅甸加油”“争分夺秒,救一个是一个”,都让中缅之间的“胞波情谊”进一步具象化了。

什么是真朋友?就是在危难时刻,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力所能及的能力范围内,把朋友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心上事,一起在逆境中前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不只是中国,面对缅甸此次强震,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联合国宣布拨款500万美元启动救援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向缅甸提供医疗物资。除中国外,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印度等国也迅速向灾区调派救援人员和物资。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一个国家,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比什么都重要”“世界最需要的是团结”“人类应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这些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在此次地震面前,又一次得到了验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救援缅甸的“阵营”,“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含金量也在不断上升。

“抱团互助”,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面对一切危机和挑战的“最强武器”,是不确定时代的“最大确定性”。只要沿着这一方向,我们相信功不唐捐,人类一定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并创造出一个和平、友爱和美好的新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