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显微故事
最近,“认干妈,为你养老送终”之类的帖子在社交平台频繁刷屏。
颠覆传统认知的背后,是老龄化社会下的情感供需错配。独居老人(无子女、丁克或空巢)精神孤独渴望陪伴,而年轻人则因房价、职场压力、异地漂泊等因素渴望情感支持与资源互助。
双方各取所需,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试探着一种非血缘的“拟亲缘关系”。
这种关系既像一场跨越年龄的抱团取暖,又像一场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
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型养老模式,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也有人担忧这将成为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温柔陷阱,让本就脆弱的老年群体面临更大风险。
在这看似温情的代际互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现实?当传统家庭结构逐渐瓦解,这种“拟亲缘关系”能否真正填补情感空缺?
“孤儿,找一个膝下无子的老人,给你养老送终”
“从小缺爱,想认干爸干妈和哥哥”
“认干妈,可以去你的城市生活”
“90后,想认干妈,可以陪您聊天、散步,将来为您养老,希望我们能成为家人。”
……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类似的帖子悄然增多。发帖者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他们“认干亲”的理由很明确:有的本身就是孤儿,从未体会过父爱、母爱;有的因原生家庭破碎,父母离异或长期冷漠,渴望被关心;还有的则是出于现实考量,想找个有经济能力的“干爹干妈”分担生活压力,“不想承担房租水电”。
几乎所有这样主题的帖子,都能收到不少点赞和评论。
有人询问细节,有人分享看法,还有人直接贴上自己的“认亲简历”:“55岁阿姨,有房有退休金,想认个女儿,周末一起做饭逛街” “独居老人,身体健康,希望认个靠谱的干女儿,平时能偶尔来看看我。”
这些帖子通常附带详细的条件:年轻人希望对方“有房有退休金,性格好”,老年人则要求对方“靠谱,愿意长期相处”。
一些帖子下方甚至晒出了“协议模板”,约定每周探望次数、节日陪伴义务,以及财产分配意向。
姜英不知算法为何将这样的内容推送给她。不过,这样的消息,倒也让她认真地考虑起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
姜英51岁,离异无子女,去年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在北京和天津各有一套房产,存款和退休金还算可观。
作为独身女性,虽然弟弟和妹妹多次承诺会让外甥和侄女照顾她的晚年,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每次家庭聚会,看着弟弟妹妹其乐融融的一家子,姜英总会在热闹中感到一丝若有所失。
姜英的个人问题也是母亲最担心的,她经常念叨:“英子,妈就担心你老了没人陪。”她总是笑着安慰母亲,说自己有钱有房,养老院都挑最好的住。
可夜深人静时,她也会对着空荡荡的客厅发呆——钱能买来护理,但买不来亲情。
窗外,花开得热闹,姜英手指滑动手机屏幕。那个发帖的女孩写道:
“父母不在了,一个人生活。喜欢到各个城市旅行,喜欢跟不同的人聊天,喜欢小猫小狗,想找个能一起吃饭、一起玩的阿姨,有个新家。”
鬼使神差地,姜英点开了女孩的对话框。在这个孤独的午后,她第一次认真思考:除了等待被赡养,自己是否也能成为别人的依靠?
27岁的陈琳在北京工作五年,父母早年离异,各自重组家庭后,她成了“多余的人”。
去年春节,她在社交平台发帖:“有没有北京本地的叔叔阿姨,愿意过年一起吃顿饭?我可以帮忙做家务,陪聊天。”
“没想到真的有人回复。”陈琳说,“而且还不止一个,好几个人主动联系我,说可以跟他们一起过年。”虽然最后陈琳并没有真的去陌生人家里,却因此结识了好几个长辈。
“他们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也有家里有儿子想要个女儿的,还有丁克家庭。确实有人提出认我作干女儿,我也在考虑这件事。”
类似陈琳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有人坦言,自己并非贪图物质,而是渴望“被惦记的感觉”——生病时有人关心,生日时有人祝福,过节时有地方可以去。
当然,也有一些年轻人很现实,直白地表示:“在一线城市打拼太累了,房租占去大半工资,要是有个本地有房的干爸干妈,至少能有个落脚的地方,还能吃上家常饭,不用每天叫外卖。”
如今,“资源置换型认亲”正在都市年轻人中形成新的生存策略,并且得到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接纳和认可。
心理咨询师张岚分析,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代偿”需求:
“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脱离原生家庭,独自面对高压生活。当现实社交难以满足情感需求时,他们会尝试构建替代性亲密关系。”
“契约式亲情” 的兴起,与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密不可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比例突破21%,相当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花甲老人。
这意味着中国已跨过国际通行标准线,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随着“银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衍生问题也浮出水面。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比已突破50%,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部分农村地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0%。这意味着超过1亿老年人正在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独居高龄老人常年患病,三分之一患有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症。在此情况下,“付费陪伴”应运而生。
除了陪诊、陪聊、伴游等线下服务,还有一些老年人付费购买AI儿女和老伴,在线上充值换取24小时不间断的陪伴。
有专家指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养老洼地”。
在此背景下,契约式亲情实际上构成了对正式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相当一部分独居老人更倾向与年轻人建立“类亲属”关系,而非选择机构养老。
王阿姨退休前是大连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独居一套两居室。儿子定居在国外,两三年才回来一次。
她朋友不多,也不喜欢广场舞,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动物园喂梅花鹿。
图 | 王阿姨经常喂养的梅花鹿
“家里静得能听到冰箱的电流声。”王阿姨说。
王阿姨也曾想过住养老院,并且也亲自尝试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早上6点半统一起床,7点半准时吃早餐,这种军事化管理让我难以适应。”王阿姨表示,相较于养老院规范化的生活节奏,她更看重居家的自由,“在自己家可以随时煮碗面,半夜也能起来看电视”。
更深的困扰来自心理层面。“养老院的氛围时刻提醒着你已步入晚年。”王阿姨坦言,“那种活着就是在等待死亡的感觉很不好。”
去年,一位独居老姐妹在家中突发疾病去世,直到数日后才被人发现。这件事给她带来很大触动。
经过深思熟虑,王阿姨决定将家中闲置的卧室出租。按照市场行情,月租金通常在1500元左右,但她只象征性地收500元租金,并且包网费、水电费、燃气费和取暖费。
“钱不是最重要的,”王阿姨说,“主要是想找个靠谱的年轻人一起住,平时能有个照应。”
她在租房信息中特别注明:希望租客是工作稳定的年轻女性,能偶尔陪她说说话。
与普通合租不同,像王阿姨这样的房东往往更看重租客的人品和相处融洽度,而非单纯的租金收益。
王阿姨说,自从把房子租给一位牙医后,家里多了人气,儿子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也减轻了不少。
至于认干亲,王阿姨表示,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但假以时日,如果与合住的女孩相处融洽,并且对方也不排斥的话,她可能会考虑。如果女孩愿意负责她的养老问题,她也可以把房子和财产分一部分给她。
“年轻人获得情感支持和生活便利,老年人则得到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这也算是双赢的事。”张岚说。
然而,并非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结局,温情之下也有暗流涌动。
在代际互助模式中,部分渴望陪伴的老人不惜以房产或金钱为代价换取情感慰藉,而一些动机不纯的年轻人则打着“养老送终”的旗号,实则觊觎老人的财产。
更有甚者,有人专门利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设下骗局,让本就脆弱的信任关系雪上加霜。
去年,上海松江区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一名网络主播以“认干妈”为名接近独居老人,在获取信任后,先后骗取老人50余万元积蓄,导致其晚年陷入经济困境。
北京某律所统计,最近几年类似的纠纷在逐年增多,多数涉及房产赠与或借款。
“没有法律保障的关系就像沙上建塔。”律师陈锋说,他见过老人在遗嘱中留给“干女儿”房产,结果引发亲生子女诉讼;也遇到过年轻人照顾老人多年,最后因财产分配反目成仇。
对于年轻人来说,“认干亲”也有被情感剥削的隐蔽风险。
有网友表示,他曾认过一位“干妈”,对方要求他每周必须陪足8小时,否则扣减承诺的“赞助费”。“感觉自己成了情感劳工。”他最终选择退出。 还有一位女生吐槽说,“干妈”起初对她嘘寒问暖,后来却逐渐要求她帮忙还信用卡、购买保健品。“拒绝后,她骂我白眼狼,还威胁要到我公司闹。”
虽然乱象不断,但需求仍在增长。某老年社交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认亲”帖子数量同比翻倍,甚至出现“中介服务”,收费帮双方匹配条件、拟定协议。
“这说明传统家庭功能正在瓦解。”陈锋分析,“老人用物质换陪伴,年轻人用时间换资源,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模拟亲情关系是一种精准的利益匹配。我们正在见证亲情关系的市场化重构——只不过,这场交易的成本,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陈锋指出,目前我国对“干亲关系”并无明确界定,既非收养(需符合《收养法》),也非雇佣,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或虐待事件,维权难度极大。
在这场代际情感实验中,有人找到了慰藉,也有人付出了代价。当亲情变成可以量化的交易,当陪伴被明码标价,我们或许该思考:
在这个日益原子化的社会里,真正的温暖究竟该如何安放?法律与伦理的边界又该怎样划定?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决定这种新型关系能走多远。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首图、封面均由AI生成)
相关文章
中新网山西新闻5月12日电 在山西运城的汽车运输公司家属院,“90后”网格经理王俊峰正挨家挨户检查新装的智能电表。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在2024年6月完成电力改造后,575户居民的生活彻底告别了“用电焦虑”,而像王俊峰这样的“电管家”,正是这场蜕变的见证者和推动者。电压不稳的日子:老小区的
2025-05-12 18:31:00文|显微故事最近,“认干妈,为你养老送终”之类的帖子在社交平台频繁刷屏。颠覆传统认知的背后,是老龄化社会下的情感供需错配。独居老人(无子女、丁克或空巢)精神孤独渴望陪伴,而年轻人则因房价、职场压力、异地漂泊等因素渴望情感支持与资源互助。双方各取所需,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试探着一种非血缘的“拟亲缘关系
2025-05-12 17:06:00曾经的电子垃圾摇身一变,转眼成为炙手可热的电子古董?当智能手机的迭代速度以月为单位刷新时,一股逆流而上的怀旧消费趋势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CCD、翻盖手机、手持DV等曾经被市场淘汰的老式电子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复古风格,正成为时尚与情怀并存的潮流“新宠”。这场由年轻人掀起的怀旧消费热潮,正在被重新定义
2025-05-12 16:27:00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0日讯 咨询:我现在在烟台缴纳保险,之前在潍坊还缴纳过一段时间医保,怎么才能把在潍坊缴纳的年限转移过来?答复:一是现场办理:通过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转入地或转出地经办机构办理均可。二是掌上办理:(1)通过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办理,流程如下: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医保服务
2025-05-10 17:24:00出品/茶咖观察 李彦5月8日,沪上阿姨(02589.HK)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报190.6港元,盘中最高触及197.60港元,较招股价大涨74.68%。市值一度突破206亿港元。下午开盘回落,截至收盘,报158.4港元,涨幅40.03%,市值为166.07亿港元。在上市前的公开发售阶段,沪上
2025-05-09 1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