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肥城,春风拂过绿油油的麦田,荡起层层碧浪。在汶阳镇李店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种粮大户杨国柱蹲下身拨开麦苗,指着土壤中如毛细血管般密布的滴灌带笑道:“现在浇地水龙头一拧,水和肥料顺着管子精准‘喂’到麦子根部,省水省肥还增产。”不远处,移动式喷灌机正旋转喷洒出细密水雾,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仿佛给田野披上一层流动的纱衣。
这种“指尖灌溉”的场景,正是汶阳镇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的生动缩影。随着全镇2万亩农田完成节水改造,曾经“大水漫灌浇透地,水流成河淌满沟”的景象已成历史。以小麦种植为例,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每亩可节水20立方米,增产率达8%以上。
在浊前村旱稻试验田,村支书张同杰踩着松软的田埂算起节水账:“旱稻不用泡田,靠滴灌和雨水就能长,亩产还能达到1400斤,咱种地省水又省心。”在他身后,嫩绿的稻苗正吮吸着精准输送的水肥,舒展的叶片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通过“滴灌+保墒”模式,旱稻每亩耗水量仅为常规水稻的三分之一。
为了让节水技术真正扎下根,镇里组建的农技服务队把课堂搬到了地头。农技员张工卷着裤腿蹲在田垄间,手把手教农户调节水压:“滴灌不是把管子铺上就完事,得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调整水滴速度,像现在小麦拔节期,每亩每小时滴1.5立方米最合适。”针对农户担心的设备维护问题,镇里还牵线农机公司提供“田管家”服务。东高淤村的汪大哥刚打完报修电话两小时,维修人员就带着新喷头赶到地头:“以前设备出毛病急得跺脚,现在就像给庄稼请了‘家庭医生’。”
走在汶阳镇的田野上,节水带来的改变处处可见,智能墒情监测站的电子屏实时跳动土壤湿度数据,水肥一体化储液罐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田边沟渠里再也看不到肆意横流的水迹。正在调试设备的农户们擦着汗说笑:“现在咱这浇地都得改叫‘输液’了。”爽朗的笑声里,汩汩清流正沿着现代农技铺设的“血管”,滋养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薛志颖)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
相关文章
走进肥城高新区王西村飞羽牧业的智能孵化车间,在恒温恒湿的洁净环境中,孵化机正平稳运行,指示灯规律闪烁,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工作人员在仔细检查每一批种蛋的防疫状况,确保孵化过程安全可控。“我们长期致力于畜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泰安飞羽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海龙介绍。这个现代化生产
2025-07-06 17:14:00这几年在全国市场大火的丹东草莓,在这个产销季有些“烦恼”。价格落差、品质参差、口碑质疑等一系列问题,让这个品牌农业“新贵”开始思索,该如何深挖自身潜力,该如何培育好一个持久稳定、全国叫响的土特产品牌?丹东草莓的独特优势仍然存在,但爆火之后的市场变化应对和产业链建设,是这个农产品品牌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2025-06-30 07:00:00近日,由山东省大数据局发起,大众融媒承办的“AI山东·媒体观‘数’”融媒体行活动启动。记者走访泰安、济宁两市,了解山东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成效。“一张图”城市运行“一屏观全城”走进泰安市大数据局,屏幕上“泰城的一天”数据实时跳动。这里汇聚了泰安市105亿条公共数据,6
2025-06-26 11:33:00林兰黄草千年润,或谓金钗万丈须。又到了每年采摘石斛鲜花的最佳时期,近日,在黎明关水族乡董亥村的石斛花种植基地里,一垄垄石斛藤蔓上,金黄的花朵竞相绽放,农户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鲜嫩花穗,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铁皮石斛素有“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美誉,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还拥有独特的观赏性。其花富
2025-06-15 01:25:00牙胡梯田上水稻迎来了稻谷丰收时刻。傅金城摄人民网五指山6月9日电 近日,当国内其他梯田还在积极备耕时,远在海南五指山牙胡梯田上的水稻已迎来了稻谷丰收的金灿灿场景。层层叠叠的稻浪间,三三两两的农户操作着小型收割机穿梭其中,曾经只能依靠人力作业的古老梯田,如今正上演着传统农耕与现代农业技术交相呼应的生动
2025-06-09 12: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