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从1628年实验医学的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各种影像学手段被发明并应用在医学领域,再到如今数字医学和智慧医学带来的颠覆性改变,一直以来,协同创新在医学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近日,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江苏南京、海南海口两地政府领导,与近700位全国三甲医院、科研院校领导齐聚,在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的主持下,就中国医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之策展开探讨。
日新月异的理念更新迭代,质效叠加的技术层出不穷,更多科技创新成果正在落地深根、开花结果,应用在更广泛的民生领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福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为例介绍,中国脑出血病人以颅内动脉病变为主,占到整个脑血管病的23%。而过去30年,因为有了抗血小板药物和再灌注治疗的出现,为大批急性脑出血患者重塑生机。“下一步的突破也许会出现在人脑血管保护剂上,现在中国已经有不少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相信未来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要提高跨界意识,把多学科的力量融合在一起,促使现代医学的转型,才能让医学向更方便、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方面发展。”在王拥军教授看来,所谓生物医药界的协同创新可以理解为“让不学医的人帮助医学”,通过其他领域的研究影响医学,带给医学飞跃式的进步。他提到,如今越来越多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数字医学、智慧医学的发展也将会是重要的里程碑。“医院必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会把医生淘汰,但是不懂人工智能的医生一定会被淘汰。”王拥军教授认为,目前很多通用人工智能不足以满足医疗安全性的需求,但未来很多封闭人工智能系统打造的垂直模型无疑将会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力支持。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看来,集多学科力量协同创新在为肿瘤患者提供精准化治疗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放疗精准化创新为例,目前进展最快的就是质子、重离子、中子设备。通过‘布拉格峰’精准释放能力,杀癌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于金明教授指出,目前研究发现通过质子治疗对于脑瘤、头颈咽部肿瘤,以及胸部的肿瘤包括乳腺癌,腹部肿瘤如肝胰腺癌等都有着相当不错的疗效。“相信随着技术迭代、成本下降及政策支持,会有更多患者受益于精准放疗的革新成果。”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广基院士还代表实验室介绍“先声全重求索计划”。据悉,先声全重求索计划未来五年投入金额20亿元,聚焦神经与肿瘤领域十大科学难题,支持“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从根本上逆转脑卒中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治疗手段”“精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靶点发现、验证和药物研发”“有望大幅提升当前肿瘤治疗效果的靶点(或组合)发现、验证和药物研发验证”等。
南京江北新区将领衔多元化资本5年20亿元全程匹配,共同将先声全重求索计划打造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示范项目。
在讨论环节,十余位三甲医院院长、书记围绕“医学人工智能的临床实践应用”“医教研协同机制创新”开展圆桌讨论,碰撞精彩思维火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
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以下简称“淮安移动”)联合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移物联”),为江苏省淮安市某区城市管理局部署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车载监管终端,实现了对执法车辆的实时定位监控、轨迹精准回放、里程智能统计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并全面接入区级智慧监管平台。该区
2025-07-17 11:45:00仪器仪表精准评估、聪明大脑智慧处置。系列报道《我的机器人朋友》,一起认识维护电力场站运行安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本台记者 王辉:一双大眼睛,四只大脚丫,别看表面萌萌哒,各种本领手里抓。这个酷似"未来战车"的智能机器人,就是人们口中厂区巡检的好帮手。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工程师 张瑞武:(小龙)这款轮
2025-07-13 10:57:00近日,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项目地下室结构封顶关键节点顺利完成,为项目后续建设按下“加速键”。广东省骨科研究院(长兴院区)位于天河区长兴路,总用地面积2.02万㎡,是集医疗、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骨科医学研发机构。项目分为南北院区2个地块。其中,南院区建设内容包括骨科医院的七项设施用房(门诊
2025-07-11 17:17:00欧盟委员会7月10日公布《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最终版本,旨在帮助企业遵守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相关规定。该准则为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提供透明度、版权及安全与保障三方面的自律指导,适用于包括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元”公司的Llama以及xAI公司推出的Grok等
2025-07-11 11:23:00近日公布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产才融合发展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大湾区招聘职位数占全国总招聘职位数12%,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深圳、广州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引擎作用和人才聚集效应,其中,深圳招聘职位数在大湾区占比为35.2%。穗深地区拥有众多知名行业龙头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联合
2025-07-08 1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