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持续引导金融活水浇灌科技创新沃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5:23:00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5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来自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对举措进行了解读。

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举措是以科技创新需求侧为牵引,加快破解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难点、堵点的一项系统性部署和安排。”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说。

举措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邱勇介绍,创业投资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举措重点围绕畅通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提出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等,让创业投资的募资来源更加广泛;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等,让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更加畅通;提出优化国有创业投资的考核评价机制,让国有创业投资的耐心更足、定力更好,真正成为点燃中国科技创新的“高能燃料”。

同时,举措旨在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举措提出,将对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降低利率,目的就是为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打造融资贷款的“专属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专门机构,优化考核机制,目的就是让科技型企业贷款融资更加便捷。“金融监管总局还将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建立与科技创新特点相适应的新型信贷模式,目的就是让贷款融资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创新需求。”邱勇补充道。

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资本市场是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以及创业投资退出的重要渠道。举措一方面建立健全了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的“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加适配、包容的制度支撑;另一方面创新性地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券资金。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是在继续服务好科技型企业的基础上,支持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创债券产品体系——“这次我们把科技型企业发行的债券单独拿出来,并在债券发行交易制度上作出了一些差异化安排,具体措施正在落地当中”。

为解决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期限短、融资成本高问题,新建立的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增信机构合作,共同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约损失风险,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

朱鹤新表示,为激励创投行业提升服务能力,还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工具创新,能够给市场化的股权投资机构拓展一条资金的渠道,解决‘募资难’的问题”。

健全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为创新“减震”

科技保险,即为科技活动上保险,能发挥支持创新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举措提出,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健全涵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全周期的科技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国家重大技术攻关科技保险共保体,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等。“这些部署,目的就是帮助科技型企业应对新技术和新业务模式带来的风险,提供全周期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保障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邱勇说。

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介绍,近年来,我国科技保险工作已经开始开展。金融监管总局将保险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股权的风险因子调整为0.4,投资科技板企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下调到0.4,科技保险适用财产险风险因子计量的最低资本要求,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这些政策倾斜和优惠,释放了更多保险资金。例如,在重大技术攻关保险保障机制试点上,我国在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共保体机制,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风险分担方案。截至2024年年底,保险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过6000亿元。

“我们正在会同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优化科技保险服务体系,更好发挥保险业风险补偿、风险减量、资金杠杆以及链接互通的功能作用。”郭武平表示。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3日 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