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对于儿童而言,每天的睡眠时间更长。良好的睡眠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恢复精力,促进生长发育,还有助于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
部分儿童睡觉的时候常常打呼噜,有些家长对此不重视,认为是孩子太累了、睡得太香了。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长期打鼾要警惕
在门诊中,因打鼾前来就诊的儿童通常有以下表现:鼾声响亮、睡眠时呼吸费力、频繁翻身,甚至出现呼吸暂停或被憋醒,部分儿童还会张口呼吸、夜间多汗、尿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怒或嗜睡。
如果儿童仅在感冒或鼻炎发作时短时间打鼾,感冒或鼻炎缓解后打鼾消失,家长通常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儿童打鼾持续超过一个月,每周打鼾三次以上,并伴随上述症状,家长就要警惕其是否患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来诊断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打鼾并非正常现象,而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主要是睡眠时呼吸气流通过周期性阻塞和开放的上呼吸道而产生的振动性噪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上气道部分或全部阻塞,会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
长期打鼾会导致儿童睡眠质量下降,造成慢性间歇低氧、睡眠片段化,进而影响大脑发育,降低学习能力和注意力。此外,还可能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内分泌代谢失调,甚至导致腺样体面容。因此,家长对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单纯从症状上并不能准确判断,家长需要带儿童到医院进行睡眠监测。目前,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多导睡眠监测,这项检查需要在医院睡眠中心完成。检查时,儿童需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佩戴精密的监测设备入睡一晚。根据监测设备记录的儿童睡眠时的多项生理指标,医生能够做出全面、客观的诊断。
治疗方案需谨慎
如果儿童被诊断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那么他就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
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是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原因,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儿,医生在评估腺样体和扁桃体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以减少睡眠呼吸暂停发作的次数。但需注意,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长期用药。
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是由肥胖引起的,因此,建议肥胖儿童积极控制体重。
如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面部软硬组织发育异常导致的,对患儿则可以考虑进行口腔矫正治疗,如上颌快速扩弓和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等。
有小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是由复杂病因导致的。个别儿童在进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后效果欠佳,仍然有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对于这两类患儿,推荐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打鼾病因复杂,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家长切勿自行购药或依赖网络建议用药,而应带儿童到正规医院的呼吸科、耳鼻喉科或睡眠专科就诊,由医生评估后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
相关文章
近日南京一位老人去野外钓鱼5天后突发高热、呕吐、腹泻就医后被确诊为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且已发生肝损伤和心肌损伤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
2025-05-06 11:16:00【日本儿童人数已连续44年减少 少子化问题越发严重】财联社5月5日电,日本总务省5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儿童人数已连续44年减少。截至4月1日,包括外国人在内的15岁以下儿童为1366万人,较上年减少了35万。根据《联合早报》报道,这项在5月5日日本儿童节前夕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儿童占总人口的比
2025-05-05 11:28:00红网时刻新闻4月28日讯(通讯员 朱娟娟)近日,永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麻醉科,成功完成一例经支气管镜下肺肿瘤切除及消融术,为患者打通了生命呼吸通道。68岁男性患者于3个月前确诊肺恶性肿瘤,完成首次化疗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后续治疗未能继续进行。近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2025-04-28 16:51:00【来源:杭州日报学点点】初中毕业生和家长请看过来!2025年市区中职学校招生咨询为民服务活动将于4月26日(本周六)举行,现场为同学、家长们答疑解惑。活动预告为使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便于考生在2025年杭州市区(指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钱塘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下同)各类中
2025-04-25 19:08:00当 "各睡各的更自在" 成为婚姻生活的新口号,当 "终于不用被呼噜声折磨" 变成分床的正当理由,无数夫妻欣然拥抱这份 "睡眠自由"。然而,你是否想过,这些看似惬意的选择,正像无形的蛀虫般啃噬着健康防线?今天,就让我们撕开分床睡的华丽包装,看看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被忽视的健康危机。老年夫妻分床的理由往往
2025-04-25 08: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