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近年来,鱼塘乡通过优化政策供给、管理模式和利益联结,为生猪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的“好钱景”画卷,生猪养殖产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优化政策供给,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政策是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和“助推器”。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进程中,鱼塘乡深知政策支持的重要性,积极优化政策供给,全方位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金融扶持的力量,通过小额贷款和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在生猪产业的多个关键领域给予帮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的注入让原本简陋的养殖场得以升级改造,现代化的猪舍、先进的养殖设备纷纷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生猪的养殖环境。在补助补贴政策上,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给予直接的资金补贴,有效减轻了养殖成本压力。同时,创新推出抵押贷款政策,让养殖户凭借生猪等资产获得资金支持,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此外,完善的生猪保险政策,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养殖生猪的积极性。为了给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会同自然资源、林业、环保、水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组成专业团队,对区域内的地块进行全面筛选核实。经过严谨的考察和评估,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了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地块27个。在8个行政村,更是投入了高达2588.9万元的生猪养殖资金。如今,这些努力已结出硕果,目前年出栏生猪达15万头,年收入可达2.5亿元,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管理模式,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产业高效发展的关键。鱼塘乡坚持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养殖,引进泰铭、温氏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推行“代养合作”模式。这一模式构建起了集种猪繁育、饲料生产销售、有机肥处理、肉制品深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凭借自身优势,为本地小养殖场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从养殖技术培训到饲料供应,从疫病防控到产品销售,有效解决了群众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资金短缺和市场风险等问题。目前,全乡已有25家养殖场参与代养,代养生猪数量达4.9万头。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和质量,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激活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活力。
优化利益联结,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受益。当地大力推进以“村社合一”为主的“一村一猪场”建设,建立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创新采用“企业 +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模式。村集体将自身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整合,入股到生猪产业发展链条中,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兜底保障方式,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每年都有固定积累,让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产业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目前已累计带动68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5万元。此外,村合作社每年可分红120万元以上,这些资金将用于乡村建设和村民福利提升,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成果由全体村民共享。
在政策、管理和利益联结的多重优化下,鱼塘乡生猪养殖业正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下一步,鱼塘乡将加大生猪产业扶持力度,不断探索创新生猪精深加工,让“聚宝猪”持续绘就更加绚丽的“好钱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讯员 靳其鑫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相关文章
合作社放牧员白多抱着小羊羔。记者 旦增嘎瓦 摄七月,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日喀则市岗巴县孔玛乡,空气中依然透着丝丝凉意。一声声“咩咩”的声音打破了草原的宁静。一只刚出生的黑色小羊羔,裹着一层透明的胎衣,乌黑油亮,卧在地上直打颤。“又是一只健康的小羊!看来今年接羔育幼工作会很圆满。”孔玛乡黑绵羊养殖
2025-07-10 18:08:00盛夏时节,岫岩洋河镇的柞蚕产业再度传来捷报,以亮眼的成绩单续写着“全国柞蚕第一镇”的传奇。作为全国柞蚕产业的标杆,洋河镇坐拥8902公顷优质柞树蚕场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2025年春季,全镇柞蚕放养量达1000把,投放优质蛾卵超2000公斤。凭借成熟的放养技术与科学管理,每公斤蛾卵平均产出3000
2025-07-10 17:30:00证券时报记者 许孝如今年以来,中小市值策略成为量化投资的蓝海,小市值指增策略更是持续火热。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多家头部量化私募旗下相关产品的年内业绩超过了20%,部分产品甚至高出30%,超额收益表现亮眼。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也显示,上半年百亿量化私募可谓“大口吃肉”——平均收益率达13.54%,
2025-07-10 07:03:00近日,由国元期货承办的2025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贵州修文县饲料养殖专项项目顺利落地。该项目覆盖饲料规模近6000吨,项目金额达1200余万元,为当地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注入金融力量,确保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端牢“中国饭碗”。俗话说,天下山水之美皆汇聚于贵州。对于拥有独特高原型亚热带气候的黔贵地区来
2025-07-09 17:21:00鲁网7月9日讯7月8日晚,临沭县大兴镇山西头村村民王广华展示捕捉的金蝉。夏日夜幕降临,树林间灯光闪闪,村民们手持手电筒,穿梭其中,捕捉着从土里钻出的金蝉。金蝉俗称知了猴,富含优质蛋白,营养丰富价值高,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备受消费者青睐。发展林下经济,养殖金蝉效益可观。目前,金蝉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
2025-07-09 15: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