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文章《“飞书”追寻“血与火铸造”的友谊——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后人跨洋“寻亲”》。全文如下:
今年3月,美国退役陆军中校托马斯·马西亚从一封来自中国上饶的电子邮件中,获得了一个让他欣喜无比的坐标。
这是马西亚父亲参与二战的传奇战斗杜立特行动时,飞机在中国江西坠落点的定位。83年前,杜立特行动完成美军对日本东京等城市的首次轰炸,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标志性战役,被载入史册。
很多人不知道,这批轰炸机转向南飞后,多数坠毁在江西、浙江等地。中国军民冒死救起、安全转移这些跳伞飞行员的英勇义举,创造救援奇迹,同样成为历史传奇。
过去6年来,马西亚与江西上饶市抗战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罗时平教授,通过560多封往来邮件,竭力找寻着被尘封的历史拼图。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勇壮举,勾连起彼此命运。“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经岁月洗礼,依旧历久弥新。
2018年10月,马西亚(中)在江西上饶广丰吴村镇与参与救援杜立特行动突袭队员的村民后代纪云大(右)、纪英杰合影。(受访者供图)
跨越时空的追寻
带着父亲珍藏70多年的照片和名片集,马西亚2018年第一次抵达中国。此行作为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成员,参加在中国的纪念活动。他特意提前出发,专程来到江西上饶市广丰区,踏上那片父亲“重生的故土”。
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4月18日,美国空军中校杜立特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起飞,首次奔袭轰炸日本本土。后因联络不畅与油料不足,75名美军飞行员在赣浙等地弃机跳伞。中国军民不惜代价冒死救援,64人被中国军民成功救起,安全送达后方,创造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
马西亚的父亲是杜立特行动14号机组领航员兼投弹手。9岁那年,马西亚第一次看见父亲与战友在中国的合影。
“跳伞点很多都是日军占领区,其他机组有些人受了重伤,有些人被俘,但14号机组的5名队员都幸运地降落在上饶,遇上了善良的人们。”马西亚回忆说,1960年他还是个高中生,“父亲指着地图的一处告诉我,他的生命是被这里的中国村民、政府官员和士兵们拯救的。”
父亲口述的故事,在马西亚的脑海中如电影画面一般清晰。
马西亚父亲是14号机组中第三个跳伞的,纵身一跃时强风撕过,背包和绑在夹克上的供给品散落无踪。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吴村镇的大排山山顶上,他裹着降落伞熬过了潮湿的雨夜。
翌日清晨,他下山找到一栋农房敲门。这个身材高大、肤白碧眼的“天降神兵”,把开门的村民吓了一跳。一位在田里耕作的年轻人看到马西亚父亲,虽语言不通,但还是将他领进村庄。
村民们拿出了鸡蛋、蜂蜜等食物,生火帮他烘干衣服。马西亚父亲恢复体力后被护送到乡公所,与其他队友顺利会合。
马西亚父亲直到临终时,还在惦念着那个挽着裤腿、面带笑容的年轻人。从父亲珍藏与上饶相关的资料中,马西亚意识到,自己必须真正去了解父亲一生中这段最重要的经历。
这一次上饶之行,马西亚并没有找到父亲想要找的人。他小心翼翼地用父亲的降落伞碎布,包起当地的泥土和石子带回美国。临行前,马西亚写下一封信:“非常感谢你们的款待和友谊,也感谢留存对我父亲的记忆。希望中美人民之间友谊历久弥坚。”
马西亚此行带到中国的照片和名片,正牵引着他与“中国好友”罗时平相遇。
在一场纪念活动中,马西亚展示的一张写有“上饶王家巷吉号”的泛黄名片,一下就引起罗时平的注意。过去30多年来,罗时平一直在挖掘和保护上饶本地与抗日战争相关文史资料和遗址。很长时间里,上饶积极营救杜立特行动队队员的故事还鲜为人知。
“杜立特行动与上饶有着密切联系。”罗时平说,当时全力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命令,是由设在上饶的第三战区司令部发出的,“杜立特行动中3架飞机坠毁在上饶,10多名队员在这里获救”。
当罗时平看到马西亚珍藏的一张张老照片,仿佛找到了打开尘封历史之门的钥匙,心潮澎湃。“交流中才得知,原来马西亚已先到访上饶广丰,感觉那里与他父亲的描述非常相似。”
参加完纪念活动,马西亚回到美国。追寻杜立特行动在上饶的历史足迹,并未受太平洋阻隔而结束。
2018年11月,罗时平收到了马西亚发来的第一封邮件:“希望继续保持我们的交流,一起还原那段历史。”两人之间的通信往来、跨洋协作,就此开启。
马西亚在美国查阅文献,搜集线索;罗时平在上饶实地寻访、细致调查。两地飞书、还原历史,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的历史全貌,变得越来越清晰。
生死相托的情缘
马西亚在父亲珍藏的相册中找到的两张泛黄照片,成为跨洋“寻亲”的突破口。
一张照片中,一个短发女童站在身着飞行夹克的美国飞行员身后,嘴巴张圆、眼神惊讶。还有一张是上饶广丰10多个村民站在农房前的合影。清晰的面庞,明确的指向,让罗时平也兴奋起来。
“根据杰克·西姆斯的自述,这两张照片是他拍的救助过他的村民面孔。”罗时平拿着照片在当地寻访,辗转找到了当年营救西姆斯的上饶广丰密良坳村村民官文清的后人。
照片中腼腆又惊讶的女孩,正是官文清的小女儿官冬香。“第一次见到跳伞降落在村里的美国飞行员,我才9岁。”官冬香回忆,她父亲是当时村里少有识字的人。西姆斯跳伞降落在半山腰,他裹着降落伞睡到清晨才被发现,父亲和村民将他带下山。
“家里给美国飞行员拿来两个烤红薯,他很高兴地吃完,还抓了一把像豆子样的糖果,分给我们。”官冬香说,“当时大家都没见过,都不敢吃,就我先尝了下,甜甜的,味道现在都还记得”。
官文清随后从乡公所带来中国士兵,一起护送西姆斯去县城。9天后,西姆斯带着相机回到密良坳村,拍下这组珍贵的照片。“我父亲回忆起这段经历,总会提到,美国飞行员和我们一起打日本侵略者,帮助他们是中国人应该做的。”官冬香说。
尽管不是救助自己父亲的村民,但马西亚依旧为杜立特行动队队员“寻亲”取得的突破而高兴。得知照片中女孩被找到后,马西亚很快回复邮件:“罗教授,你的研究真是太棒了。时隔80多年还能找到照片上的这些人,这太神奇了!我很高兴这些人在日本人的惩罚下幸免于难。”
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杜立特行动救援中,中美人民生死相托。美国飞行员们被安全转移后,奋勇救助的中国军民却遭受日本军队的报复屠杀,甚至遇到惨无人道的细菌战。
距离马西亚父亲获救地40公里的上饶市广信区皂头镇紫云村,1942年夏季曾遭遇日机轰炸,日军扫荡。95岁村民苏朝顺掀开裤腿,向记者展示腿上蜿蜒的伤疤。
“在日本军队进村后不久,每年膝盖以下总是溃烂、流脓。”苏朝顺说,受日军细菌战影响,村里有4、5个人常年烂脚,“有的老人甚至从脚烂到头,一生都非常痛苦”。
据统计,杜立特行动后,恼羞成怒的日军因此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罗时平说,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的故事谱写了用鲜血捍卫正义、追求和平的英雄壮歌,承载着中美人民用生命铸就的深厚友谊。
2022年4月18日,江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举办纪念杜立特行动上饶救援80周年视频会,邀请杜立特行动队队员的子女与参与营救民众后代在“云端”相会。
在这场线上会面中,马西亚不仅见到了老朋友罗时平,还在致辞中不断表达谢意,“感谢江西人民对父亲的救援,也感谢中国人民从未忘记这段历史,并对此做了大量研究”。
传奇友谊在续写
83年前,当飞机调转方向驶向中国时,没有人对未来的遭遇有十足的把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杜立特行动队队员的子女们陆续来到中国,重访父辈跳伞降落地点,寻找曾施以援手的“亲人”。他们同样无法预料,会否是一场徒劳。
由于时过境迁,马西亚父亲跳伞后,下山敲门的农房和第一个遇到的年轻农民,一直没能找到。但根据马西亚邮件中发过来的资料,罗时平逐一找到了马西亚父亲到县城后,提供翻译的广丰杉江中学校长俞百岩、军医陈宝骢、前线日报总编辑宦乡等人员信息,并帮助马西亚与他们的后人取得联系。
“如果我父亲没有活下来,我就不会在这里了。我时刻都想见到1942年帮助过我父亲的中国人的后代。”马西亚说,感谢罗教授的努力,让我们能够建立联系。
为了填补遗憾,马西亚选择用油画来还原父亲被营救的场景。2021年5月,马西亚发送邮件向罗时平咨询:“我正在创作一幅‘父亲与营救他的村民’的油画。画中的衣服对吗?”
“当时天气很冷,村民穿的长袍要加棉花,长度要过膝盖,开扣不是在中间,而是左侧开;他们第一次看到美国人,表情一定很惊讶;单独撑伞的村民比你父亲长得高,这不协调……”
罗时平与马西亚反复沟通着修改细节,希望这幅油画能成为象征中美人民友谊的珍贵纪念。
尽管多是通过线上视频和电子邮件沟通,但两人都将对方视为“真挚老友”。
为了核准马西亚提供的资料信息,罗时平走访了杜立特行动在江西上饶的所有坠机和队员降落地点,勘探现场、采访村民,形成考察报告,相关内容第一时间与马西亚分享。马西亚直言,罗教授的研究调查能力无与伦比,“每次研究都能带来很多惊喜”。
除了提供大量研究资料外,马西亚每当看到中国南方地区出现洪灾、地震等情况时,都会第一时间发来邮件问候,了解上饶是否受影响。“我很少见到一位美国人对上饶有如此情怀。”罗时平说,对杜立特行动那段历史的共同关注,让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马西亚和罗时平跨洋合作“寻亲”的故事,作为叙述主线被拍成纪录片《跨越时空的追忆与寻找》。去年4月18日,这部纪录片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办的纪念“杜立特上饶救援行动82周年”观影会上播放。
现场看到父亲和自己的经历被搬上银幕,马西亚在现场热泪盈眶。他说,将继续寻找和挖掘杜立特救援行动历史记忆,传承和发扬父亲与中国的友好情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井泉在观影会上说,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未来更要由人民创造,两国人民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如今,杜立特行动的队员和后人们成立了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等组织,每年举行纪念活动,感谢和铭记当年参与营救的中国人民。一些从未走出深山的救援人员后代也被邀请到美国参观。
飞书仍在续写,“寻亲”并未中止。“杜立特行动代表着中美老一辈在二战中,为了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艰苦卓绝,携手战斗,最终胜利。”罗时平说,我们将继续研究这段历史,就是希望将杜立特行动的突袭和救援故事,讲给中美青年一代听,让更多人熟知这段历史,传承这段“血与火铸造”的友谊。(记者 李劲峰 陈毓珊)
相关文章
开着空调的商铺,正在成为老年人的“避暑胜地”。盛夏时节,山东聊城一家肯德基最近挤满了老人。早饭过后,许多老人就去那儿打牌、聊天、打盹,一坐就是一天。店员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类似的避暑场景,近年来在各地城市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挤进商场、地铁站、银行营业厅、便利店。这些本该是临时歇脚的商业空间
2025-07-23 09:45:00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美国网球公开赛官方宣布,中国选手郑钦文退出今年8月24日至9月7日举行的2025年美国网球公开赛。这是郑钦文第一次缺席大满贯赛事。7月21日,WTA国际女子网球协会消息,郑钦文因肘伤退出WTA1000蒙特利尔站,维基奇因行程变更同样退出本站赛事。比勒尔和阿朗戈随之进入正赛,张
2025-07-22 11:02:007月20日,赣超战罢第二轮。各队经过第一轮牛刀小试之后,对比赛氛围逐渐适应。无论是赛前训练的针对性,还是排兵布阵、现场技战术安排,都有了明显提升。虽然本轮打出了四场平局,但球迷直观的感受是,比赛渐入佳境,越来越好看了。第一轮客场0:1小负新余队的吉安队,回到主场迎战萍乡队,现场吸引了8678人观赛。
2025-07-21 00:39:00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天才法案》),标志着美国首次正式确立数字稳定币的监管框架。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以来,推出多项举措支持加密货币。美国近期快马加鞭推动《天才法案》的相关立法进程,背后有何盘算,又将对美国和全球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快马
2025-07-19 11:41:00据@美国网球公开赛 消息,2号种子郑钦文退出WTA500华盛顿赛,目前已不在官网参赛选手名单中。随着郑钦文退出本站比赛,她的北美硬地赛季将从蒙特利尔开始。蒙特利尔站(罗杰斯杯)是WTA2025赛季的第七站1000赛,赛事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轮流举办,今年赛事首次扩至96签,将在7月27日到8月7日进行
2025-07-17 14: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