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黄河新城拔节生长,新质生产力蓬勃涌动 | 起步向未来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1:13:00    

来源:【新黄河】

新黄河记者:黄敏

比亚迪济南基地产能持续爬坡;爱旭济南工厂光伏组件已量产,正满负荷生产;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所产“氢腾”燃料电池在南极秦岭站成功发电……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唯一支持建设的实体性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下简称“济南起步区”)如今已满4岁,优质产业正破题起势,科技创新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这座黄河新城,新质生产力蓬勃涌动,正加速成长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

千亿级优质产业正聚链成群

在新时代的坐标系中,济南起步区是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也是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济南起步区,归根结底要靠产业的聚势赋能。

自2021年4月25日获得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4年时间,济南起步区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锚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围绕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以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持续导入落地龙头企业,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高起点布局产业生态链,努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优质项目的强引擎作用不容小觑。在这座黄河新城,一个个重大项目正联动一片、带动一方。

4月18日,在比亚迪济南基地,新近下线的新车排成庞大阵列,从航拍画面看,蔚为壮观。在总装车间,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从产线下线,一分钟下线一辆车已成为现实。

比亚迪济南基地生产车间

作为济南起步区引爆性项目之一,比亚迪济南基地落地以来,发展跑出加速度,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二期正加紧建设,今年年内有望投产运行。”比亚迪济南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一辆车拉动一条产业链。比亚迪济南基地的配套产业链不断壮大。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2025年上半年主生产厂房将投产。围绕比亚迪济南基地,已推动10余个配套项目落地周边区县。

放眼山东,比亚迪已吸附包括半导体、座椅、轮胎等零部件在内的本地供应商和配套企业近400家,辐射带动和区域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一条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串珠成链。

就在比亚迪济南基地壮大之际,地处孙耿街道的爱旭济南工厂也在破题起势。该项目规划总投入36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组件车间2024年初开工,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爱旭济南工厂光伏组件下线

“目前组件首线已全面投入量产,量产效率达到24.6%,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爱旭济南工厂项目管理总监刘景喜说。

作为光伏发电领域的领跑者,爱旭以创新技术带来增量价值。相同1万平方米屋顶下,使用爱旭N型ABC组件,年发电量比传统TOPCon组件多20万度。爱旭在义乌落地的工厂,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义乌,短短5年就在当地形成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带动数万人就业。爱旭济南工厂对经济拉动的潜力也值得期待。

按照计划,未来,爱旭济南工厂将联合济南起步区构建零碳产业园,助力片区实现千亿产值目标。济南起步区也在持续加码光伏产业,新引进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将打造全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科技示范工程……

一个个优质产业在济南起步区破土发芽,茁壮成长,千亿级产业正聚链成群,成为引爆区域经济的新引擎。

科创新高地加快崛起

新时代新征程上,前沿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重塑未来格局。济南起步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交汇点,被赋予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引领区域协同进步的重任。打造全新增长极,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获批4年来,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齐鲁中科碳中和研究院、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涌入济南起步区,正引领这座新城迈向科创新高地。

比如,在航天运载领域,常采用一次性运载系统进行航天发射和空间运输,发射成本居高不下。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积极研发两级入轨航天运载系统可重复使用助推级,通过研制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宽速域空天动力,有效降低航天运载成本。

近期,在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空天动力研究中心,空天发动机燃气发生器开展了综合燃烧性能试验。“前段时间完成380余次的地面调试和40余次的点火试验,累计运行时间在200小时以上,成功达到第一阶段的研制目标。”该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已启动“天地互验动力推进”大科学装置预研,承担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等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新动能蓄势待发。

当科技创新实现从0到1突破后,如何用科技点亮未来,推动从1到100,是很多科研人员的梦想。济南起步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搭建成果转化交易、知识产权运营等服务平台,加快构建科技研发、创新平台、资本赋能、应用融合“四位一体”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

落地济南起步区以来,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已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其与故宫博物院携手,研制出国内首台能够无损、快速精准检测曲面文物元素信息的设备。这一突破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让文物“开口说话”,为文物修复和文化价值挖掘提供关键支撑。如今,该设备已相继在故宫博物院、安徽武王墩墓、山西陶寺遗址等多个重要考古项目中大展身手,解决了困扰考古界多年的难题。

这些科研院所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也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这些研究机构已落地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家,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473人。组建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涵盖高校院所、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四大领域46家单位,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起步区将持续集聚高能级创新资源,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新增量积厚成势

经过4年发展,济南黄河北平地起新城,“鹊华新区 黄河新城”拔节生长,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为济南未来之城,济南起步区新增量不断积厚。“起步区自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我们勇攀高峰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支撑点。”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起步区将未来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谋划了中新未来产业城,开辟了氢能燃料电池、新型太阳能电池等新赛道,布局“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等示范项目,每一个都拥有千亿级以上的市场规模,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目前,济南起步区已在崔寨组团规划建设346.67公顷山东未来产业园,围绕未来能源、空天动力、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优化服务环境,丰富完善应用场景,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加快集聚。

经初步预测,到2026年,济南起步区主导产业规模将近2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重点产业领域规模将实现较大突破。

“我们将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擎,为山东乃至全国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样板、提供借鉴。”济南起步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摄影:黄敏 编辑:柏凌君 校对:汤琪

本文来自【新黄河】,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