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非遗接力,棒!①│湘绣母女:两代人的针尖传承与碰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1:36:00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华民族当代与未来的“根”与“魂”。湖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非遗在这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即将开幕之际,华声在线推出《非遗接力,棒!》第二季,带领读者走进非遗传承人家庭,倾听他们手口相传的故事。

华声在线5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昆励 视频 邹伟瑜 朱倩萱)在国家级非遗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李艳的工作室内,一场母女间的“碰撞”正通过绣品悄然展开。

二楼展厅内,一头猛虎正用金色的瞳孔警觉地观察着远处的猎物,这幅珍藏着融合李艳创新针法的双面绣座屏《山兽之君》,曾以220万元高价拍出,成为刺绣作品国际市场的价值标杆。

一楼展区中,同样用鬅毛针绣出的雪豹纹被镶嵌在金属质感的手链上,皮质手提袋上是同款针法绣出的黑豹纹……在李艳女儿昌妮的主理下,湘绣翩然游动于首饰、包具、车挂等日常小物,以“物美价廉“的优势,成为融入生活的艺术品。

40年前,23岁的李艳把绘画语言巧妙地融入刺绣中,经多年研究与探索,自创了汗毛针、绒毛针、卷毛针、毛针四种新针法,终成一代湘绣大师。40年后,从法国学习产品设计归来的昌妮为湘绣注入互联网思维与新商业基因,两代人向着“让湘绣走进千万家”的目标前进。

岁月长河中,跳跃于针尖的一丝一线,既是守护千年技艺的传承之路,也是母女两代人碰撞出的艺术火花,耀眼,夺目!

(李艳大师的收藏级湘绣作品。 图/邹伟瑜)

致远:择一业 终一生

从业40余年,李艳将湘绣“绣”进了自己的人生。

第一次踏入湘绣研究院的大门,她就被五彩斑斓的绣线吸引。此后的人生里,她以针代笔,以线代色,不仅把所学油画知识运用到了湘绣里,更通过创新针法,解决了传统湘绣动物毛发表现形式呆板、平面的问题,让湘绣动物类型题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湘绣早已成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而湘绣粗犷勇猛的狮虎形象也刻入了李艳的性格里。

为了绣制巨幅作品《张家界》,她曾多次带队深入当时还未经开发的崇山峻岭中。为了圆自己的祖国山河梦,她从青海出发,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用相机和画笔写生。将巍峨的山峰、奔腾的江水浓缩在12米长卷《长江之歌》中……

“每个地方的作品都和当地的文化有关,我们湖南就是比较大气豪放,敢闯敢拼的,所以作品都是比较‘大’的东西。”李艳指尖的湘绣,不仅承载着绵延了两千多年的湘绣技法,也承载着她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以及对湖湘大地的赤诚之心。

(昌妮的创新湘绣产品备受年轻人喜爱。 图/邹伟瑜)

破界:承一志 圆一梦

如果说母亲李艳将展示湘绣艺术最高境界的收藏之路走到了极致,那女儿昌妮则接过了母亲想让湘绣走进千家万户的梦想,致力于开发日常实用、“人人都能拥有”的湘绣产品。

昌妮自幼在湘绣研究院长大,耳濡目染都是湘绣技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在法国结束五年的产品设计学习后,她义无反顾回到家乡,跟随母亲传承与发展湘绣。

“湘绣两千多年了,就是几样东西,挂墙上的、摆桌上的,还有卷轴和团扇,没有人往前一步。”在昌妮看来,如果局限在传统产品上,湘绣的传承将难以为继。

在昌妮的刺绣世界,湘绣可以是小巧的香薰盒,五彩丝线后飘散着隐隐香气;可以是冰箱贴,在针线的交织中呈现地方特色;还可以是日常佩戴的丝巾、耳钉、环保袋……

通过将国家级非遗技艺解构重组,昌妮和团队一步步降低公众对湘绣的认知门槛、购买门槛和传承门槛,让原本仅在博物馆可见的作品化作年轻人触手可及的时尚单品。

拿着女儿设计的猎豹系列鬅毛针手提包,李艳骄傲地说:“过去我是她的老师,现在我是她的‘迷妹’,她实现了我没实现的梦想。”

一边传承,一边碰撞,母女二人恰似湘绣绝技“双面全异绣”——一面是千年技法的活态延续,一面是数字时代的新生密码。在非遗的赛道上,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针线”间的湖湘之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