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试用期超过6个月,不购买社会保险等。
约定劳动者自行负责工伤、职业病,免除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等。
强制收取培训费、保证金、抵押金、风险金、股金等。
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事实,采取欺诈手段,订立合同,如虚假承诺优厚的工作条件。
一方以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或修改劳动合同。
双方当事人未经协商,或者未经批准采取特殊工时制度等。
劳动合同未用书面形式签订或变更,除非全日制用工可以签订口头协议。
招用童工、冒签合同等。
用人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如提供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
限制劳动者行使自由离职的权利,剥夺获取社会保险福利的权利等。
设定过长的试用期,超出法定期限范围。
用人单位试图通过免除自身负有的法定责任,漠视劳动者权利,如在出现工伤事故时一概不负责任等。
约定劳动者应当自行承担工伤、职业病责任,免除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设定无偿或不对价的竞业禁止条件等。
这些违法的劳动合同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并可能引起劳动争议或法律责任。建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务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原标题:人社部、最高法明确法律适用标准不得变相调岗降低孕期女职工待遇主体不适格的竞业限制协议不具有约束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16日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等问题,重点明确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孕期女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
2025-04-17 07:54:0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独特优势和司法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有效指导裁审实践,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
2025-04-16 22:25:00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回应社会关切、规范法律适用、统一裁审标准,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案例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等问题,重点明确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孕期女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应当补足抚恤金差额、主体不适格的竞业
2025-04-16 10:07:0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月3日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至2025年4月1日)。数据显示,目前有21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100元及以上,有8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300元。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今年以来,已有多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4月1日起,福建省上调最低
2025-04-07 14:12:00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题: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推动民营企业良性发展新华社记者姜琳劳动关系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正以实际行动加快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推动民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提升员工
2025-04-07 10: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