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8日,《人民日报》以《山西太原多措并举推动地下水超采治理 晋祠难老泉断流三十载复涌》为题,报道太原市近年来研究实施一系列水生态恢复措施,使得因煤矿大规模开发、工业取水过度等原因断流30年的“三晋第一泉”难老泉再度出水,如今水位已升至30多年来最高水平。
报道讲述道,晋祠供水管理中心主任闫文生1985年就进入晋祠灌区管理处工作,那时候,难老泉的水量大,顺着密布的管网从晋祠流出,浇灌着周围3万多亩的农田,也承担着附近工业供水的职责。后来,因为地表水渗漏补给不足、地下水开采过度、采煤排水破坏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等原因,泉水补给水量逐渐减少。太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水资源科科长张雪梅介绍,流淌千年的难老泉在1994年断流,此后地下水位还以每年2米左右的速度持续下降,直至2008年降至最低水位——距泉口27米多。
报道介绍,在市民要求下,晋祠在难老泉附近打了一口井,建起供水泵站,通过人工供水的小循环方式,维持难老泉景观。20多年来,为了维系人工景观用水,难老泉大大小小的泉口都被防渗布封住。如今,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泉水自然水量已经达到比人工供水更好的效果,太原市决定打开主泉口和部分小泉口,关闭人工供水的泵房。
2006年至2014年,太原对西山煤矿进行大规模兼并重组,275座煤矿整合为53座,吨煤排水量减少为0.65立方米,泉域水生态持续改善。难老泉附近的化工厂、电厂、水泥厂等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相继搬迁,对岩溶地下水的开采相应减少。2018年,太原对泉域内重点保护区煤矿综合整治,重新划定采矿范围,确保矿井采掘不进入泉域重点保护区,同时严格管控地下水,在用水管理、取水许可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此后多年间,太原实施了15项集中连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工程,地下水开采量从20年前的4.51亿立方米减少到2024年的1.85亿立方米。此外,汾河二库蓄水位抬升等多项措施的实施,扩大了岩溶地层的浸润面积,加大了对泉域入渗的补给量。
报道称,种种努力下,难老泉在2023年5月首次自然出流,当年出流天数累计133天。截至目前,晋祠泉监测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27米,创复流以来新高。(李晓并)
相关文章
8月24日起,在太原市任意献血点参加无偿献血的现役或退役军人,市血液中心都会为其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 参加无偿献血的现役或退役军人,除常规纪念品外,凭本人有效证件(退役军人优待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学员证等),可额外获赠由太原市血液中心特别定制的抗战胜利80周年献血纪念章。太
2025-08-26 12:14:008月25日晚11时许,南中环桥主桥斜拉杆上耳板更换维修工程完成各项施工内容并顺利通过荷载试验,比原计划提前一周实现通车目标。上图为静载试验;左下图为动载试验;右下图为检测员安装测试仪器。 牛利敏 摄 太原晚报
2025-08-26 07:28:00连日来,市城管局城市照明中心在迎泽大街西段的路灯安装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8月底完成。同时,路灯的分区域、分路段调试也已开始,部分照明设施进入试运行阶段。作为省市重点民生工程,迎泽大街西段维修改造承载着市民对城市品质提升的深切期待。太原城管照明部门秉承“忠诚、担当、敬业、光明”的照明精神,开启“
2025-08-23 06:28:008月15日,由市文旅局、市城镇联社携手太原植物园主办的“古建艺韵·植此相逢——太原古建工艺美术作品展”,在太原植物园主展厅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为期10天,集中呈现太原及山西地区古建筑艺术的深厚底蕴。展览精选木雕、砖雕、琉璃、榫卯等古建筑模型及构件类工艺美术精品百余件,其中,荣获本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博览
2025-08-17 06:38:00人们在焕新升级的三角地游园纳凉休憩。 迎泽大街(春居路—晋祠路)改造是今年我市的重点工程,经过3个多月的改造,地上、地下、配套绿化等各项工程稳步推进,尤其是沿线一个个新建、改扩建的游园渐渐成形,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迎泽大街(春居路—晋祠路)沿线共4.3公里,按照规划,此次改造将提档升
2025-07-26 10: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