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3月18日电(记者刘惟真、曾晋)又是一年春来早。大地回暖,烟柳轻摇,正是繁花似锦的好时节。来到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桃花堤,河岸上桃花如云如雾、娇艳柔美,堤畔的北运河携着花瓣静静淌过,游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
赶赴一场与桃花的约会,是不少天津人春日里的要事。自1990年起,红桥区依托“大运河畔,三河五岸”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初春时节举办“桃花节”,为市民游客打造多处赏花胜景。今年3月中旬,第34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如约而至。
游客在桃花堤漫步观赏。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自古以来,桃花就与春意相连,成为无数文人吟咏的对象,赏花活动更承载着历史情怀与文化记忆。
依北运河而建,沿堤植桃、循坡栽柳的桃花堤素来是人们寻访春意的好去处。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王冬介绍,这里元代已是烟树葱茏,明清续成沽上胜景,清乾隆皇帝路过此处时曾登岸观赏并为之命名。
“现在的桃花堤是由红桥区主持重建而成的,不仅增植了山桃、碧桃等品种,还复置了御码头、龙壁、迎宾阁等景观,使之更具历史韵味。”王冬说。
桃花堤上绽放的桃花。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站在堤岸,令络绎不绝的游赏者心生赞叹与感慨的不仅是眼前的春日美景,更是从历史交汇中传来的文化足音。运河桃柳的景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的产物,也随着津沽商贸的繁荣而广为流传。
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曹可润介绍,明朝迁都北京后,大量物资随之沿运河北上,位于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之处的天津也因此成为通达南北的漕运重地。
数百年来,千桃竞放的旖旎景色讲述的正是繁忙的漕运故事与运河的勃勃生机。“运河的历史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天津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运河也在持续为津城赋予新的动能与活力。”红桥区档案馆史志年鉴科科长温鹏说。
如今,以桃花掩映、柳丝吐翠的桃花堤为起点,不少游客一路沿北运河而行,寻觅天津的城市文脉与历史源头。从桃花堤到三岔河口,游人既能在西沽公园漫步,也能走进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参观;可以在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追溯建城由来,也可以从北洋大学堂旧址回望近代教育征程。
海河游船在天津三岔河口航行。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为了更好地传承运河文化,红桥区积极挖掘沿线文旅资源,举办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人文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石启砺说,2024年红桥区组织专家,深入挖掘红桥“源文化”内涵,梳理出首批47个文化点位、9个文化片区。
“我们组建了文化历史专家库,在查阅典籍、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打造‘天津之源看红桥’的‘源文化’品牌,让游客从这里眺望城市的过去与未来。”石启砺说。
以历史为基、以桃柳为引,红桥区近年来也积极推动文旅商融合,擦亮“运河桃花”名片,打造“全域旅游”格局。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红桥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汇聚,吸引了不少游客到区内“打卡”探访。
游客在桃花堤漫步观赏。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红桥区商务局局长尹守瑞说,本届“桃花节”期间,区内设置了多个分会场,延伸至三岔河口综合景区和西北角商圈,串联起了“天津之眼”摩天轮、西北角特色美食街区以及天津陆家嘴中心、鹏欣水游城等商业综合体,共同形成了“一核多点、全域联动”的布局,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带动消费提质增效。
“希望在邀请京津冀和运河沿线地区企业家走进红桥、共谋商机的同时,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旅商融合消费体验。”尹守瑞说。
据统计,近几年“桃花节”期间,到桃花堤游园观光的游客均超过30万人次。今年“桃花节”开幕后两天内,红桥区各商场客流量同比增长25%,销售额同比增长28%,景区周边酒店入住率超过六成。
“传统历史文化是红桥区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红桥区副区长姜丽丹说,未来红桥区将深入诠释运河桃花的自然风光与其背后的精神魅力,创新表达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商务商贸赋能,让三河五岸丰富的文旅资源可触摸、可传播、可赓续。
统筹:邵香云
记者:刘惟真、曾晋
海报:方金洋
相关文章
5月30日至9月30日,星光黄河岸·惠农新夜态——2025惠农轻度假夜经济活动将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子公园举行。此次活动将于5月30日在惠农区东大街新百超市广场开幕,计划融入轻度假元素,如短途游配套、文化演艺等,提升消费深度,推动惠农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场活动中的夜市寻“味”美食市集,既有地
2025-05-26 10:53:00作者:孙亚男近年来,花朝节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逐渐重回大众视野,并且热度逐年攀升。在山东济南,2025年第四届花朝节联动全城十余处公园景区、乡镇街道,活动从3月中旬持续到5月初,“赏花经济”成为泉城春色的生动注脚;在上海静安,花朝节与城市半马赛事联合举办,将运动场景“植入”花海,同时还引
2025-05-25 10:13:00原标题:文化强国建设谱写时代华章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
2025-05-25 06:57:00《黑神话:悟空》以数字技术搭建东方神话世界,《哪吒之魔童闹海》用精心打磨的特效带来震撼视听体验,精彩的非遗技艺展示带动直播间销售额激增,云展览、云旅游等线上文化消费愈加丰富……当传统文化资源插上科技与商业的翅膀,文化新业态、产业新模式、消费新体验不断涌现,激活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产业升级加速,文化
2025-05-23 15:05:00来源:光明网编者按:近期,光明网策划推出“理响中国·春江水暖鸭先知”理论融媒体系列视频,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走进我国各地的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探访一个个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故事,共同探寻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好经验。本期视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胡颖廉走访浙江安吉红
2025-05-22 1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