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3月18日电(记者刘惟真、曾晋)又是一年春来早。大地回暖,烟柳轻摇,正是繁花似锦的好时节。来到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桃花堤,河岸上桃花如云如雾、娇艳柔美,堤畔的北运河携着花瓣静静淌过,游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
赶赴一场与桃花的约会,是不少天津人春日里的要事。自1990年起,红桥区依托“大运河畔,三河五岸”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初春时节举办“桃花节”,为市民游客打造多处赏花胜景。今年3月中旬,第34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如约而至。
游客在桃花堤漫步观赏。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自古以来,桃花就与春意相连,成为无数文人吟咏的对象,赏花活动更承载着历史情怀与文化记忆。
依北运河而建,沿堤植桃、循坡栽柳的桃花堤素来是人们寻访春意的好去处。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王冬介绍,这里元代已是烟树葱茏,明清续成沽上胜景,清乾隆皇帝路过此处时曾登岸观赏并为之命名。
“现在的桃花堤是由红桥区主持重建而成的,不仅增植了山桃、碧桃等品种,还复置了御码头、龙壁、迎宾阁等景观,使之更具历史韵味。”王冬说。
桃花堤上绽放的桃花。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站在堤岸,令络绎不绝的游赏者心生赞叹与感慨的不仅是眼前的春日美景,更是从历史交汇中传来的文化足音。运河桃柳的景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的产物,也随着津沽商贸的繁荣而广为流传。
红桥区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曹可润介绍,明朝迁都北京后,大量物资随之沿运河北上,位于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之处的天津也因此成为通达南北的漕运重地。
数百年来,千桃竞放的旖旎景色讲述的正是繁忙的漕运故事与运河的勃勃生机。“运河的历史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天津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运河也在持续为津城赋予新的动能与活力。”红桥区档案馆史志年鉴科科长温鹏说。
如今,以桃花掩映、柳丝吐翠的桃花堤为起点,不少游客一路沿北运河而行,寻觅天津的城市文脉与历史源头。从桃花堤到三岔河口,游人既能在西沽公园漫步,也能走进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参观;可以在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追溯建城由来,也可以从北洋大学堂旧址回望近代教育征程。
海河游船在天津三岔河口航行。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为了更好地传承运河文化,红桥区积极挖掘沿线文旅资源,举办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人文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石启砺说,2024年红桥区组织专家,深入挖掘红桥“源文化”内涵,梳理出首批47个文化点位、9个文化片区。
“我们组建了文化历史专家库,在查阅典籍、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打造‘天津之源看红桥’的‘源文化’品牌,让游客从这里眺望城市的过去与未来。”石启砺说。
以历史为基、以桃柳为引,红桥区近年来也积极推动文旅商融合,擦亮“运河桃花”名片,打造“全域旅游”格局。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跑出“加速度”,红桥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人流、物流、资金流加快汇聚,吸引了不少游客到区内“打卡”探访。
游客在桃花堤漫步观赏。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红桥区商务局局长尹守瑞说,本届“桃花节”期间,区内设置了多个分会场,延伸至三岔河口综合景区和西北角商圈,串联起了“天津之眼”摩天轮、西北角特色美食街区以及天津陆家嘴中心、鹏欣水游城等商业综合体,共同形成了“一核多点、全域联动”的布局,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带动消费提质增效。
“希望在邀请京津冀和运河沿线地区企业家走进红桥、共谋商机的同时,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旅商融合消费体验。”尹守瑞说。
据统计,近几年“桃花节”期间,到桃花堤游园观光的游客均超过30万人次。今年“桃花节”开幕后两天内,红桥区各商场客流量同比增长25%,销售额同比增长28%,景区周边酒店入住率超过六成。
“传统历史文化是红桥区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红桥区副区长姜丽丹说,未来红桥区将深入诠释运河桃花的自然风光与其背后的精神魅力,创新表达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商务商贸赋能,让三河五岸丰富的文旅资源可触摸、可传播、可赓续。
统筹:邵香云
记者:刘惟真、曾晋
海报:方金洋
相关文章
据北青报消息,今天下午,从相声演员苗阜 、天津知名相声主持人小佀老师处获悉,相声演员杨少华去世,享年九十四岁。杨少华曾为相声大师马三立、马三立之子马志明捧哏,共同呈现了《戒烟》《地理图》等经典相声节目,还主演了《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十部电视剧。来源:顶端文娱
2025-07-09 18:23:00进一步丰富暑期文旅市场供给,7月9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京彩夏日”暑期文旅系列活动安排,围绕毕业季、研学游、演艺游、京郊游、焕新游五大板块,重点推出150余场夏日主题活动、6200余场精品演出、3800余场惠民文化体验活动,联动市场主体创新策划一系列线路玩法和优惠举措,诚邀广大市民游客共赴一场
2025-07-09 17:26:002025年7月3日,随着《敕勒歌》的悠扬旋律在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上空回荡,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65支传统音乐表演队伍齐聚于此,以“原生天籁韵 民歌中华情”为主题,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交融乐章。而这场音乐盛宴的舞台——敕勒川草原,不仅承载着千年诗歌的壮美意境
2025-07-09 08:03:007月5日,作为全国性重要文化节庆活动的中国原生民歌节集中展演活动走进内蒙古博物院,为呼和浩特民众和游客带来一场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盛宴。时逢周末,内蒙古博物院人气爆棚,现场人头攒动。演出现场,舞台布置与博物院相得益彰、极具民族特色。演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用他们真挚的情感和美妙的歌喉,将一首首原
2025-07-07 10:06:007月5日,南海狮山,晴空万里。一场“上天入地下海”的发展协奏曲在此奏响——从航天科普的星辰启航,到千年窑火的当代重燃,再到跨越千里的产业新章,三个项目的同日推进,再一次刷新了狮山的城市界面。从5月“笋嘢顶瓜瓜”的“农”情蜜意,到6月村超大湾区赛区的激情落幕,再到如今一日见证三大跃迁,狮山用孜孜不倦的
2025-07-06 18:37:00